一條路,探索區域協同發展路徑(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觀察)
一條穿越長三角地區的高速公路,因所經之地和周邊城市“幹部敢為(wei) 、地方敢闖、企業(ye) 敢幹、群眾(zhong) 敢首創”,成為(wei) 在全國有影響的“G60科創走廊”,不僅(jin) 被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還被寫(xie) 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G60,即上海—昆明高速公路。上海鬆江,江蘇蘇州,浙江嘉興(xing) 、杭州、湖州、金華和安徽合肥、蕪湖、宣城,近年來因為(wei) 這條“路”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2016年5月,上海鬆江區依托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等提出“G60科創走廊”的概念,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科創企業(ye) 及先進製造業(ye) ,後經兩(liang) 次擴容,目前已涵蓋滬蘇浙皖的九城(區)。
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G60科創走廊堅持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持續加大創新力度,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務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在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也為(wei) 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在協同創新中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上海鬆江區是“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
2007年8月,時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在鬆江區調研時提出,鬆江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ye) ,大力發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推動與(yu) 長三角周邊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能級和水平。
對標世界前沿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2016年5月,鬆江區創造性地提出“G60科創走廊”的概念,並圍繞G60高速公路布局了9個(ge) 產(chan) 業(ye) 區,打造1.0版G60上海鬆江科創走廊,推動科創驅動“鬆江製造”邁向“鬆江創造”。自此,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G60科創走廊茁壯生長、逐級躍升。
2017年7月,鬆江主動與(yu) G60沿線的浙江杭州、嘉興(xing) 攜手,成立跨區域科創走廊,G60科創走廊進入2.0版。
2018年6月,G60高速公路、滬蘇湖高速鐵路、商合杭高速鐵路沿線的鬆江、嘉興(xing) 、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區)積極攜手共建,推動G60科創走廊步入3.0版,正式啟動九城(區)協同創新之路的建設。
回顧G60科創走廊建設曆程,鬆江區委書(shu) 記程向民表示:“我們(men) 希望強化精準製度創新和有效製度供給,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優(you) 勢互補、共鍛長板,在協同創新中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2018年11月,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2021年4月,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的目標。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由此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科創要素集聚促使成果不斷湧現
今年6月,位於(yu) 上海鬆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園區的昊海生科國際醫藥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基地的首個(ge) 項目——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昊海眼健康產(chan) 創中心試運營。“依托G60科創走廊建設,我們(men) 享受到良好的科創資源、科創環境,逐步建立起‘產(chan) 學研醫聯動’的業(ye) 務模式。”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吳劍英說。
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牽引下,科創要素不斷集聚,加速推動先進製造業(ye) 發展。長三角九城(區)不斷瞄準世界先進科創能力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
在位於(yu) 上海鬆江的啟迪漕河涇科技園,科創企業(ye) 正不斷匯聚。“自從(cong) 有了G60科創走廊,區域科創要素集聚度明顯提升。”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濟武說,“短短幾年,園區規模一擴再擴,目前園區麵積已超過37萬(wan) 平方米,入駐企業(ye) 超過500家,集聚人才超過5000人。”
幾年來,鬆江區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積極投身數字經濟新賽道,被科技部列入國家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試點。低軌寬頻多媒體(ti) 衛星“G60星鏈”中的實驗衛星完成發射並成功組網。騰訊G60智算中心、上海市級算力中心項目落地鬆江,為(wei)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主體(ti) 加速集聚,關(guan) 鍵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上海腦科學與(yu) 類腦研究中心2021年2月落地鬆江。目前,非人靈長類克隆猴模型已在這一中心落戶,新型類腦智能係統、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項目也在順利推進。騰訊科恩、優(you) 圖兩(liang) 大實驗室也落戶鬆江。
目前,鬆江區科學研究與(yu) 試驗發展投入強度已超過5%,高出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約88%的研發投入來自經營主體(ti) 。
九城(區)共建以來,專(zhuan) 利合作條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增長163.4%,約占全國總量的1/9,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占全國總量的16.2%,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到3.55%。“G60科創走廊以科創命名,必將以科創聞名。”合肥市委主要負責同誌對未來充滿信心。
構建“市場先行+政府引導”的組織協調機製
為(wei) 推動科創策源地建設,在科技部等有關(guan) 部門指導下,長三角九城(區)加快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構建原始創新先發優(you) 勢。短短幾年間,聚焦重大戰略領域和前沿技術,九城(區)已聚集省級以上實驗室和企業(ye) 技術中心近2000個(ge) 。
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加大重大科創項目的投入和資源集聚力度。目前,九城(區)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ye) 4.42萬(wan) 家、各級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1300餘(yu) 家。
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去年6月,在科技部指導下,長三角首隻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設立,基金總規模100億(yi) 元,首期募集20億(yi) 元,由九城(區)和相關(guan) 社會(hui) 資本認繳出資,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成立後以增資形式出資。
九城(區)通過加強合作,推動強化產(chan) 業(ye) 能力優(you) 勢互補,搭建了“1+7+N”產(chan) 業(ye) 聯盟體(ti) 係、跨區域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中心、G60科創雲(yun) 要素對接平台等一批合作載體(ti) 。
鬆江區委常委、副區長劉福升介紹,目前,九城(區)正積極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聯合攻關(guan) 合作機製》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合攻關(guan) 行動方案》落地實施,聚焦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支持跨區域組織聯合承接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重大任務,開展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跨區域“揭榜掛帥”。
“G60科創走廊是協同聯動的平台,是優(you) 勢互補的平台,是要素對接的平台,是資源共享的平台。”蘇州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說。
在三省一市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構建起債(zhai) 權、股權、基金等聯動的金融服務生態,為(wei) 科創企業(ye) 提供全牌照、全產(chan) 業(ye) 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務體(ti) 係。
截至目前,九城(區)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合計發行科創債(zhai) (含科創票據等)129單,累計發行總額780.4億(yi) 元;合計發行綠色債(zhai) 168單,累計發行總額904.15億(yi) 元。開發運行G60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入駐金融機構526家,達成授信融資金額超2.6萬(wan) 億(yi) 元。成立G60金融服務聯盟,涵蓋銀行、券商、基金、保險、會(hui) 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頭部機構466家。
今年5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五屆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舉(ju) 行,累計成交額在去年50.18億(yi) 元的基數上再次實現快速增長,首次突破100億(yi) 元。
“把技術價(jia) 值最大化,並以市場化方式讓它流動起來,這是我們(men) 的重要目標。”G60科創走廊聯席辦副主任、鬆江區科創發展辦主任郭淑晴說。
“科創飛地”成為(wei) 區域協同創新的有效載體(ti)
G60科創走廊九城(區)已成立首批11個(ge)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46家科創路演中心聯合體(ti) 、“G60科創雲(yun) ”線上全要素對接平台、G60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和聯盟等,科創載體(ti) 日益豐(feng) 富。
一批“科創飛地”在鬆江區蓬勃湧現,成為(wei) 區域協同創新的有效載體(ti) 。
2020年6月,南潯(上海)科創中心正式啟運,用於(yu) 科創孵化企業(ye) 的入駐。通過引入科創企業(ye) ,再從(cong) 中選擇一批引入南潯。湖州南潯人才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虞岱介紹,目前已有45家企業(ye) 進入,75%是高新技術企業(ye) 。“我們(men) 從(cong) 中引導了5家企業(ye) 到湖州市南潯區拓展。這裏的創新中心成為(wei) 研發中心,而南潯區成為(wei) 他們(men) 的生產(chan) 基地。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個(ge) 平台為(wei) 南潯引入更多的人才。”
2020年9月,長三角G60金華(上海)科創中心、金華(上海)人才大廈在鬆江區正式揭牌。“我們(men) 在上海鬆江注冊(ce) 成立公司,更容易招聘、留住人才。”浙江省金華市金投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永輝介紹,目前這裏已引進院士工作室1個(ge) ,集聚高層次人才200餘(yu) 名,吸引醫藥、科技、新能源等領域15家企業(ye) 和11個(ge) 項目入駐。
2021年底,投資20億(yi) 元、占地170畝(mu) 的G60鬆江·安徽科創園在鬆江區投入運營。皖投智穀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本增說:“我們(men) 希望這個(ge) 園區成為(wei) 滬皖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要素資源對接的整合樞紐、科創要素集聚的長三角創新綜合體(ti) 。”
近年來,G60科創走廊聚焦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聯動九城(區)頭部企業(ye) 、院所機構、經營主體(ti) 等,成立了10多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聯盟、10多個(ge) 產(chan) 業(ye) 合作示範園區,出台相關(guan) 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智能物流裝備等細分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行動。據統計,G60產(chan) 業(ye) (園區)聯盟近年來自主開展的產(chan) 業(ye) 合作、要素對接明顯增加,主動融入產(chan) 業(ye) 鏈合作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創新深化互認互通的人才政策體(ti) 係,輪值舉(ju) 辦G60人才峰會(hui) ……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還在進一步優(you) 化科創生態,共建共享人才發展高地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