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西安城牆:曆經滄桑600年 數字化保護再現輝煌

發布時間:2023-09-07 15:1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若一 宋莉

  夜色漸深,西安城牆在燈光的映襯下愈發迷人。作為(wei) 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西安城牆在600多年的滄桑歲月裏曆盡風霜卻仍堅強屹立,讓來自國內(nei) 外的遊客為(wei) 之驚歎。

  西安城牆能完整保留下來,實屬不易。由於(yu) 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的修築方式,大部分城牆段並沒有經過認真的勘察和嚴(yan) 格的科學施工,導致城牆出現不均勻沉降、裂縫等一係列病害;加之西安地區濕陷性黃土特點和後期利用過程中的不當措施,更是增加了保護的難度。

  為(wei) 了克服這些困難,就必須建立並不斷完善保護體(ti) 係。經過對以往修繕工程的不斷回顧與(yu) 反思,相關(guan) 部門對西安城牆實行了“1+n”巡查工作模式:“1”是負責巡查工作的文保部門,“n”則是城牆管理機構全體(ti) 職工乃至普通遊客及市民,讓管理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提早解決(jue) 問題。

  “在巡查機製健全的基礎上,我們(men) 設置了三千多個(ge) 數字化監測點,我們(men) 對包括古建、牆體(ti) 、護城河周邊、甚至地鐵對城牆的影響都進行了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建立起多行業(ye) 專(zhuan) 家的研判機製。”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副主任吳春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城牆保護的專(zhuan) 家組與(yu) 地鐵、人防、交通、勘察等部門的聯動聯席研判,確保對城牆病害了然於(yu) 胸的同時,更能第一時間應對各類突發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形成保護方案。

  吳春回憶,幾年前的春節期間,平日裏監測數據一直相對平穩的馬麵(城牆外側(ce) 凸出於(yu) 牆體(ti) 的墩台)突然發生了數據的斷崖式變化,監測部門立即向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發出預警。專(zhuan) 家組迅速召開會(hui) 議,到現場研判,采取加固措施並對馬麵進行了維修。在維修後至今的3年時間裏,監測數據均保持正常。

  “監測預警機製讓保護關(guan) 口提前了,也讓我們(men) 由原來的搶救式的維修保護向預防式保護過渡。這樣就可以盡量延長維修時間,使這份遺產(chan) 能夠保持它的真實性、完整性。”吳春說。

  保護古城牆不僅(jin) 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撐,也需要先進理念的加持。除了用儀(yi) 器監測城牆的實時變化,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還在策劃籌建“西安城牆數字方艙”管理平台項目,希望整合離散物聯設施和業(ye) 務信息係統,實現數據資源的生產(chan) 、存儲(chu) 、積累和數字化文旅新場景應用。

  “它實際上是一種文物保護的理念。我們(men) 把所有的曆史資料,每一次的保養(yang) 維護的施工圖,以及所有的監測數據全部進行數字化,上傳(chuan) 到‘數字方艙’平台上。此外一些文創研學活動,還有臨(lin) 時的展覽都會(hui) 在我們(men) 的數字係統裏全部集合,放在‘數字方艙’裏。這樣在指揮中心就可以全麵地掌握現場情況,同時進行綜合指揮。”吳春介紹。

  據了解,截至8月底,“西安城牆數字方艙”項目已完成綜合態勢首頁頁麵的UI界麵設計工作以及文保、文旅、防汛、應急四類場景的第三方實時數據係統端口對接工作的70%。

  保護與(yu) 整治、開發、利用好城牆並不矛盾。西安城牆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保護好城牆,不是讓它安全沉睡在古城四周。景區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前提下,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到曆史的風采。西安城牆像是一位年邁的智者,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xing) 衰榮辱,也期待著它在未來繼續書(shu) 寫(xie) 輝煌的篇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