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作家創作 “新文化與新時代青年寫作”主題論壇舉辦
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第二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新文化與(yu) 新時代青年寫(xie) 作”主題論壇日前在十月文學院舉(ju) 辦。
據介紹,為(wei) 支持鼓勵青年作家創作,王蒙先生捐出個(ge) 人稿費,與(yu) 中華文學基金會(hui) 商議決(jue) 定,聯合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hui) 和北京出版集團,共同設立中華文學基金會(hui) “王蒙青年文學發展專(zhuan) 項基金”,以扶持和獎勵40歲以下的優(you) 秀青年作家,鼓勵青年作家們(men) 創作體(ti) 現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中國作協書(shu) 記處書(shu) 記、青年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邱華棟在致辭中對論壇的舉(ju) 辦表示祝賀。他表示,89歲的王蒙先生,與(yu) 二三十歲的青年作家,共同擁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共同創造當代文學的活躍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莉認為(wei) ,青年寫(xie) 作往往意味著文學觀念的變革。“我們(men) 鼓勵青年寫(xie) 作,既是呼喚新一代青年寫(xie) 作者,同時也是呼喚新的文學趣味和文學審美。另一方麵,文學事業(ye) 有如馬拉鬆,是經年累月的孤獨的自我追逐,青年寫(xie) 作者有時候需要繼承傳(chuan) 統,有時候也需要果斷拋棄傳(chuan) 統,獨自創造風格,生成新的自我。”
單向空間編輯總監羅丹妮從(cong) 出版工作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對青年作家的了解。她認為(wei) ,青年作家其實亟待文學批評界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去給出批評和意見。出版界和批評界可以建設一個(ge) 更好的生態,讓青年作家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持續地、帶著開放的狀態去創作。
《北京文學》執行主編師力斌認為(wei) ,現在的寫(xie) 作有很多不同的道路和方法,在當下和以後的寫(xie) 作中如何再打包、融會(hui) 起來,是青年作家需要麵對的問題。當代年輕作家對於(yu) 語言有特別好的把控,尤其擅長對現代心理的挖掘,另一方麵,他們(men) 也需要在社會(hui) 方麵和曆史感方麵有更豐(feng) 富的表達。
北京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叢(cong) 治辰強調,時代與(yu) 個(ge) 人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重要話題,即使在今天的個(ge) 人主義(yi) 時代仍然具有重要意義(yi) 。他強調了創造的重要性,鼓勵創作者勇敢嚐試,即使不完善也要大膽創造,以推動文學的發展。最後,他提到青年作家可能麵臨(lin) 的挑戰和困境,鼓勵他們(men) 積極麵對時代,並找到與(yu) 時代的接口。
《十月》執行主編季亞(ya) 婭認為(wei) ,青年文學需要提供新的審美方式,以美學革新推進文化革新,並鼓勵年輕一代通過與(yu) 世界的碰撞來生發出自己的問題和文化。
作為(wei) 本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之一,三三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包括對孤獨和語言的掙紮,以及寫(xie) 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自我懷疑,如何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文學時刻。三三認為(wei) ,優(you) 秀的文學能夠提供關(guan) 於(yu) 如何與(yu) 時代建立聯係和找到自我的答案,青年作家需要直麵自我、時代和創作的複雜關(guan) 係,要在寫(xie) 作中的孤獨與(yu) 創作中的力量之間達成微妙平衡。
據悉,本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邀請劉大先、何平、張莉、楊慶祥、黃德海、季亞(ya) 婭、金理、叢(cong) 治辰、嶽雯、李壯等10位評論家作為(wei) 特選推薦人,在此基礎上,由李敬澤、邱華棟、何向陽、王山組成評審委員會(hui) 進行評選,最終產(chan) 生了三名特選作家。本屆入選的年度特選作家分別是薛超偉(wei) 、大頭馬、三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