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座城,創新實踐人文經濟學(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觀察)

發布時間:2023-09-08 10:36: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省蘇州市考察時指出:“蘇州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不僅(jin) 有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

  蘇州,正成為(wei) 人們(men) 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讀懂人文經濟學的一個(ge) 實踐樣本。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麵。可以研究一下這裏麵的人文經濟學。”

  堅持將科技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放在一起去研究、去發力,堅持以人為(wei) 本、文化賦能經濟、經濟“活化”文化……文化經濟“雙麵繡”,為(wei) 蘇州城市發展積累起充足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放眼蘇州,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都走在了前列。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優(you) 越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競爭(zheng) 力

  蘇繡中一針一線的功夫,充分體(ti) 現出中國人的韌性、耐心和定力,為(wei) 蘇州的跨越式發展積累了文化底蘊,給投資者以巨大信心。

  30多年前,時任新加坡內(nei) 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華期間來到蘇州。蘇州精心安排考察團看了“三樣寶”:展現優(you) 雅環境的蘇州園林,體(ti) 現精細勞動的蘇繡,代表精致文化的蘇州盆景。1994年2月,中國、新加坡兩(liang) 國政府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ye) 園區的協議。

  時至今日,蘇州工業(ye) 園區已匯聚外資研發中心200多個(ge) 、跨國公司總部118家。2022年,蘇州工業(ye) 園區完成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3515億(yi) 元。

  位於(yu) 蘇州工業(ye) 園區的蘇州華興(xing) 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主要從(cong) 事平板顯示、智能穿戴、半導體(ti) 、汽車電子等領域檢測設備的研發生產(chan) 。創始人陳文源當年決(jue) 定回國創業(ye) ,就是因為(wei) 看中蘇州人的“工匠精神”:“一生做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極致,這種精神在蘇州的傳(chuan) 統文化裏就有。”如今,公司已成為(wei) 江蘇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古城、園林、蘇繡等文化遺產(chan) ,已成為(wei) 蘇州投資環境的名片。對於(yu) “為(wei) 什麽(me) 選擇蘇州”的問題,大部分投資者都會(hui) 提到蘇州文化的吸引力。

  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關(guan) 注與(yu) 嗬護文化。蘇州工業(ye) 園區將金雞湖畔的“C位”留給了文化——大劇院、電影院、美術館、文化館等環湖而建,構成了蘇州的文化新地標。經濟與(yu) 文化交融互動、相得益彰,涵養(yang) 著優(you) 質的人文環境和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人才投資興(xing) 業(ye) 。

  如今,人才總量超370萬(wan) 、高層次人才總量超38萬(wan) ,蘇州孜孜以求建設的“勞動者就業(ye) 創業(ye) 首選城市”,日漸成為(wei) 現實。

  “要提供優(you) 質的創新創業(ye) 土壤,優(you) 異的貼心暖心服務,優(you) 惠的人才扶持政策,優(you) 美的生態宜居環境。”蘇州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優(you) 越營商環境,蘇州將厚植人文情懷,煥發“人到蘇州必有為(wei) ”的精氣神,不斷提升城市競爭(zheng) 力。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和諧共生、相互成就,共同奔赴創新創造前沿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江蘇擁有產(chan) 業(ye) 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feng) 富、營商環境優(you) 良、市場規模巨大等優(you) 勢,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

  厚文精工的蘇州,走在江蘇前列。

  今年6月舉(ju) 辦的2023昆山元宇宙國際裝備展上,多款展品讓參觀者直呼“精彩”、驚歎“想不到”。作為(wei) 一個(ge) 縣級市,昆山辦起了元宇宙國際裝備展,讓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誌強頗為(wei) 感慨:“大部分地方還在講‘元宇宙是什麽(me) ’,昆山已經開始關(guan) 注‘元宇宙產(chan) 業(ye) 是什麽(me) ’。”

  去年10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yu) 行業(ye) 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根據計劃,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含相關(guan) 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yi) 元。站在這一“風口”,昆山瞄準未來5至10年的發展方向,把元宇宙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賽道。

  今年4月,昆山元宇宙重點項目簽約儀(yi) 式舉(ju) 行,多個(ge) 元宇宙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地,黑湖(江蘇)工業(ye) 互聯網賦能中心揭牌。

  蘇州素來能工巧匠輩出,手工業(ye) 繁盛發達。如今,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實現突破、作出引領,在新時代煥發盎然生機。

  “日出萬(wan) 綢,衣被天下”,古鎮盛澤曾以此譽滿於(yu) 世。鎮上的恒力集團、盛虹控股集團,分別從(cong) 織造和印染小廠起家,沿產(chan) 業(ye) 鏈上拓下延,雙雙成長為(wei) 世界500強企業(ye) 。

  單根絲(si) 直徑從(cong) 幾百微米到1微米,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漢根說:“還要不斷突破,永不止步。”

  “蘇工、蘇作就是當年的‘專(zhuan) 精特新’。”蘇州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道出了經濟發展裏的人文傳(chuan) 承,也揭示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辯證關(guan) 係。

  在蘇州高新區,一邊是蘇繡小鎮典雅秀麗(li) ,繡娘以針為(wei) 筆、以線為(wei) 墨,創作令人歎為(wei) 觀止的“雙麵繡”;一邊是現代化建築高樓林立,智能製造等創新企業(ye) 一絲(si) 不苟、追求卓越。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在蘇州和諧共生、相互成就,並相互汲取發展的營養(yang) ,共同奔赴創新創造前沿。

  包容胸懷養(yang) 成係統觀念,激發城市潛力與(yu) 活力

  把握好“一域”和“全局”、國內(nei) 和國際的辯證關(guan) 係,蘇州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發展的理念和智慧、尋找人文經濟的精氣神。

  6月24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開通運營,起點站唯亭站人流如織。蘇州市民溫誌剛也在人群中,“要帶家人坐著地鐵去上海。”

  立足區域謀一城。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是當地第一條與(yu) 上海軌道交通線網對接的線路。蘇州不把城市的發展局限在本地區域內(nei) ,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州主動擁抱上海市、積極融入長三角,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蘇州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說,蘇州要以連接促進融合、以融合撬動紅利。

  放眼全國謀一城。

  蘇州的包容胸懷和係統發展觀念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men) 印象深刻。聚天下之英才、匯全國之資源,服務百姓民生、引領經濟發展,蘇州得以人心匯聚、百業(ye) 興(xing) 旺。如今,蘇州已擁有16萬(wan) 家工業(ye) 企業(ye) ,覆蓋35個(ge) 工業(ye) 大類、171個(ge) 工業(ye) 中類和505個(ge) 工業(ye) 小類,是我國工業(ye) 體(ti) 係最完備的城市之一,是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內(nei) 很多產(chan) 業(ye) 循環的發起點和連接點。

  對接世界謀一城。

  吳地盛產(chan) 絲(si) 綢,是我國曆來產(chan) 絲(si) 中心之一,也是古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充分利用全球化發展機遇,蘇州全方位、大規模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依托以外貿加工為(wei) 主的外向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新加坡合作,大量外資企業(ye) 湧入蘇州,從(cong) 藥企身上,蘇州看到了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獨特優(you) 勢。如今,生物醫藥已經成為(wei) 蘇州“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2022年,蘇州市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超過2000億(yi) 元,位居全國前列。

  蘇州正著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主動對接、招引國際一流資源,努力打造國際資本投資中國首選地。

  麵向所有人、為(wei) 了所有人。

  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村民俞慧喜歡看書(shu) ,蘇州圖書(shu) 館百家分館遍布城市鄉(xiang) 村,優(you) 質文化資源不再被山水阻隔。“以前城市裏才有的圖書(shu) ,現在‘走到了家門口’。”俞慧說。

  2022年,蘇州城鄉(xiang) 公共服務支出2096.2億(yi) 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蘇州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95萬(wan) 元、4.37萬(wan) 元,城鄉(xiang) 收入比縮小至1.82∶1。

  統籌保護與(yu) 發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力迸發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要在物質形式上傳(chuan) 承好,更要在人們(men) 心裏傳(chuan) 承好。

  在大運河蘇州段遊覽,虎丘夜遊讓古老的虎丘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吳門望亭”大運河文體(ti) 館、“楓橋夜泊”特色船舫等一批文化空間,吸引男女老少紛紛打卡。

  今年5月1日起,《蘇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條例》正式施行,以立法護航文化與(yu) 經濟、生態協同發展,古韻與(yu) 生活、城市相互交融,把千年運河史詩化作新時代的“最江南畫卷”。

  文脈賡續,弦歌不絕。2500多年的曆史,不僅(jin) 流淌在運河中,也印刻在古城裏。

  沉浸在姑蘇古城裏的遊客不會(hui) 想到,上世紀80年代,處於(yu) 城市中心的古城承載能力達到上限。秉持對曆史文化的尊重與(yu) 敬畏,1982年,蘇州開始編製完善第一版《蘇州市城市總體(ti) 規劃》,“全麵保護古城風貌”準則也隨之確定。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新時代,姑蘇區大力推進舊城修繕、城市更新和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助推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邁上新台階。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姑蘇區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2791.14萬(wan) 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46.72%。

  從(cong) 橫貫蘇州古城東(dong) 西的主幹道幹將路自西向東(dong) 望去,古城24米高的天際線與(yu) 工業(ye) 園區450米高的天際線對比形成了亦古亦今、和諧統一的城市輪廓。

  雅致的吳文化博物館是近年來蘇州文旅的網紅打卡地。博物館在常規展陳文物的同時,開講座、做文創、辦音樂(le) 會(hui) ,搞文博研學、市民考古。參觀者陳靜感歎:“讓蘇州的曆史文化靈動鮮活起來。”開館3年多來,博物館吸引觀眾(zhong) 80餘(yu) 萬(wan) 人次,線上服務超6500萬(wan) 人次。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蘇州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說,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是蘇州過去能在眾(zhong) 多城市中脫穎而出,並在未來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的重要因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