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了不起的青春小店|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助力侗族非遺走出大山

發布時間:2023-09-11 10: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90後侗族女孩石賢來自貴州從(cong) 江,是侗族服飾非遺傳(chuan) 承人,也是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之美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南京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創新創業(ye) 兼職導師。

  她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既是從(cong) 這片大山走出來的侗族兒(er) 女,也是從(cong) 城市回來發展非遺產(chan) 業(ye) 的青年帶頭人,身上兼具著傳(chuan) 統的烙印與(yu) 現代的活力。

  2013年,這個(ge) 寒窗苦讀十餘(yu) 年的侗族女孩考上了南京財經大學,卻不想家庭突遭變故,一時陷入困境。在政府、學校、公益組織和社會(hui) 愛心人士的關(guan) 懷下,石賢終於(yu) 圓了大學夢。

  走出大山的經曆,讓石賢深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多樣性,更加領會(hui) 了家鄉(xiang) 民族文化的獨特與(yu) 珍貴,看著那麽(me) 多珍貴的民族文化、精美的手工藝正快速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中,她下定決(jue) 心要為(wei) 家鄉(xiang) 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保護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大學畢業(ye) 後,石賢決(jue) 定回鄉(xiang) 創業(ye) ,從(cong) 事民族非遺創意產(chan) 品開發與(yu) 民族文化傳(chuan) 承推廣工作。

  創業(ye) 初期,為(wei) 了組建生產(chan) 團隊,石賢到村裏一家一戶開導動員,希望能帶動更多的貧困家庭加入手工刺繡產(chan) 業(ye) 。

  同時,通過麵向當地農(nong) 村婦女免費開展非遺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非遺產(chan) 品製作水平,實現高標準品控。

  為(wei) 了鼓勵村裏婦女來參加培訓,一開始每人獎勵40元,大家來打個(ge) 卡坐一坐就走了,並沒把刺繡當回事。因為(wei) 她們(men) 認為(wei) 自己繡了一輩子花,也隻能給家裏添幾件衣裳,這些繡品最終會(hui) 靜靜地消失……

  後來,石賢在每次上課前,先給大家播放公司在各地參加展會(hui) 、宣傳(chuan) 推介非遺手工產(chan) 品的視頻和照片,講述大山裏的繡品如何經過創新設計賣到世界各地的故事,讓婦女們(men) 對自己的傳(chuan) 統手藝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同時,她還設立“獎學金”和人才發展機製,表現最好的繡娘能獲得額外獎勵,同時可以簽約公司成為(wei) 駐店手藝人,除承接訂單外還能獲得更多外出交流、申請傳(chuan) 承人認證等發展機會(hui) 。大家熱情高漲,你追我趕地學習(xi) 創新技能,常常過了下課時間還“賴”在教室裏不走。

  把激勵機製設計好,渡過沒有產(chan) 出的培訓階段,接下來繡娘們(men) 接上訂單,就可以進一步激發內(nei) 生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婦女慕名而來,加入“非遺+扶貧”的事業(ye) 當中,政府也給公司提供了各項優(you) 惠政策,共同推動貴州民族非遺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

  “刺繡做出來,要賣給誰呢?”石賢回憶道,“這是當時很多人的疑慮。”

  為(wei) 了積極向外界推介貴州非遺產(chan) 品和民族文化,石賢想到借助抖音、小紅書(shu) 等流量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貴州、感受貴州獨特神秘的民族文化風情,同時將非遺手工產(chan) 品推廣到電商平台、線下景區店、特產(chan) 館進行銷售。

  有時石賢也會(hui) 感到壓力很大,這不是一個(ge) 掙快錢的行業(ye) ,甚至很容易陷入為(wei) 了一腔情懷而入不敷出的境地。

  “我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謹慎,始終堅持穩紮穩打。畢竟幾百位繡娘因為(wei) 我而對非遺產(chan) 業(ye) 滿懷期望,我首先要讓企業(ye) 成長發展好,才能帶動更多人致富。”

  剪紙、刺繡、蠟染、銀飾……繡娘們(men) 飛針走線,專(zhuan) 注而嫻熟,一件件產(chan) 品在她們(men) 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上架。“這些繡娘織女在兼顧農(nong) 活、照顧家庭的同時,每天拿出2到3個(ge) 小時手工製作,年收入也能達到萬(wan) 元以上。”

  為(wei) 充分將“指尖技藝”轉化為(wei) “指尖經濟”,實現非遺奔小康、文化致富路,今年,石賢帶領團隊在江蘇省南京市5A級景區老門東(dong) 曆史文化街區,打造了“從(cong) 黔故事”貴州非遺館,這也是由貴州本土非遺企業(ye) 自發創建的黔貨出山品牌館。

  “我們(men) 希望以開放式民族文化會(hui) 客廳的形式,聚焦貴州民族非遺與(yu) 特產(chan) 好物,深度鏈接一二線城市的優(you) 質客源市場,積極促進東(dong) 西部文化、經貿交流合作,助力黔貨出山,向世界分享貴州之美!”

  談及未來展望,石賢堅定認為(wei) 要做好貴州特色文化窗口,努力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民族文化新傳(chuan) 人。“講好非遺故事、根植民族文化自信,是我給自己定下的奮鬥目標。”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