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最美教師”熊碧芳:點亮“折翼天使”成長路

發布時間:2023-09-11 10:3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一個(ge) 字麵的“誤會(hui) ”,讓熊碧芳的人生與(yu) 特殊教育緊緊聯係在一起。

  中考填報誌願時,出生在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一個(ge) 貧困家庭的熊碧芳,誤把特師當作培養(yang) 特級教師而選擇了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進入桂林民族師範學校就讀。

  1997年,熊碧芳作為(wei) 特教老師在一所培智學校見習(xi) 。一天她帶著一名學生去買(mai) 日用品,在商店裏,因為(wei) 孩子的反應比較慢,語言表達有些含糊不清,售貨員便不耐煩地大聲催促。看到那個(ge) 孩子怯生生又不知所措的樣子,她的心好像揪起來一塊兒(er) 。

  “在我心目中,無論孩子健康與(yu) 否,聰明與(yu) 否,漂亮與(yu) 否,都應該受到最起碼的尊重。”熊碧芳說,但社會(hui) 上,這些特殊孩子因為(wei) 自身的缺陷,要得到別人平等的尊重是件很困難的事。那時她萌生了一個(ge) 念頭,將來一定要努力做一名優(you) 秀的特教老師,讓特殊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

  1999年6月,廣西桂林市荔浦縣(2018年撤縣設市設立縣級荔浦市——記者注)教育局籌備創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到桂林民族師範學校招老師,熊碧芳由此來到了荔浦。

  受條件限製,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辦學之初隻能借用黃寨小學的教室辦班。1擔水桶、15套桌椅、15張床、11塊黑板、1個(ge) 煤球灶、9名聾生、2名專(zhuan) 業(ye) 老師、2名生活老師就是當時這所學校的全部。

  為(wei) 了讓聾生盡快熟悉學習(xi) 、生活的環境,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熊碧芳,手拉手地帶著孩子們(men) 認識食堂、廁所和宿舍,教他們(men) 學習(xi) 穿衣、穿鞋、穿襪,教他們(men) 學手語。除了教學,熊碧芳和鄒衝(chong) 老師還主動承擔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每天他們(men) 都要帶學生到附近的河裏洗衣服,帶他們(men) 上公共廁所。有孩子生病了,要帶著去醫院看病,熬藥水給孩子洗澡。

  2003年9月,學校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災,熊碧芳被任命為(wei) 校長。為(wei) 了重建校園,她四處奔走,爭(zheng) 取建校資金。一天夜裏,她從(cong) 南寧出差回來,發現還沒滿周歲的兒(er) 子不在家,婆婆告訴她,兒(er) 子身體(ti) 不舒服哭鬧著找媽媽,孩子爸爸隻能背著他到外麵去哄睡了。

  當時桂林市地區專(zhuan) 門的特殊教育學校還很少,一些周邊區縣的家長也把孩子送過來就讀。為(wei) 了方便家長接送,學校平時周末不放假,在每個(ge) 月月末連放4天假。一些長期住宿在學校的孩子常常禁不住誘惑,半夜爬出圍牆,到街上吃夜宵,或是到網吧上網。熊碧芳還記得,每次夜裏接到電話,她悄悄起床出門去找學生,丈夫就會(hui) 默默跟在她後麵,用行動支持她。

  2008年9月,8歲的輕度腦癱患兒(er) 小羅被送到學校時,家人在一旁扶著還不能獨立行走的小羅。

  每天下課,熊碧芳都耐心細致地幫小羅戴好頭盔和護膝護腕,綁好沙袋,攙扶著他到操場一步一步練習(xi) 走路。從(cong) 30米、50米,到100米……在熊碧芳的鼓勵和引導下,小羅忍痛嚐試,反複練習(xi) 。

  一次,幫助小羅鍛煉時,小羅走得累了,突然撲倒在熊碧芳身上,摟著她的脖子哭了起來,“熊老師,我沒有媽媽了,媽媽嫌棄我不會(hui) 走路,改嫁到了外地。”

  “沒事,你還有老師呢。”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小羅踉蹌著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熊碧芳也流下了欣慰的淚水。為(wei) 了讓更多學生受益,她提出增設康複訓練課程建議,開辟了“康教結合”辦學新路子。

  特殊孩子會(hui) 麵對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境,除了社會(hui) 的偏見,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有時看到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時滿麵愁容的表情,她感到身上有種責任,要幫助這些特殊孩子自強自立,具備在社會(hui) 上獨立生活的能力,避免因為(wei) 沒有勞動技能,成為(wei) 家庭的沉重負擔。

  2006年6月,熊碧芳去香港考察學習(xi) ,看到當地自閉症的孩子經過教育培訓,很多人都順利地在庇護工廠就業(ye) 。她認識到,盡管其所在學校的硬件條件達不到香港特教機構的水平,但可以學習(xi) 複製他們(men) 的教育理念。

  回到荔浦後,熊碧芳開始嚐試進行教學改革,將社會(hui) 實踐、家庭生活模擬引進校園,每天一個(ge) 班的學生輪流去食堂學習(xi) 過秤讀秤、體(ti) 驗洗菜等勞動。在班上設置模擬小賣部,讓學生在售貨和買(mai) 商品的過程中,掌握識物、算賬、溝通的技能。

  為(wei) 了讓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hui) ,她利用周末跑遍縣裏大大小小的企業(ye) ,洽談建立職業(ye) 教育實訓基地。課堂教學之餘(yu) ,學校組織學生去超市認識商品,去銀行學存取款,去企業(ye) 實習(xi) 實踐。

  有一次去校外實踐時,車還沒停穩,車上幾名聾生就急著跳下來,差點兒(er) 受傷(shang) 。

  “你把學生帶出去冒那麽(me) 大的風險,萬(wan) 一出什麽(me) 事情誰擔責?”

  在嚐試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有人提出質疑:主管部門又沒有給學校提這些任務要求,管好這些特殊學生的吃喝拉撒和安全,不出問題就行了,何必給自己找事兒(er) 。

  熊碧芳回應道:“我們(men) 做一個(ge) 事業(ye) 也好,推動一項改革也好,如果總想著規避所有的風險,那肯定是幹不成事情的。”

  2012年以來,熊碧芳緊貼市場需求,在學校探索開設適合特殊學生的職業(ye) 教育課程,並帶領老師開展自治區職業(ye) 教育的課題研究,主持完成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升項目和職業(ye) 教育課題各一項,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廣西60多所縣級特教學校推廣應用。目前,學校已建成汽車洗護、衣架加工、糕點製作等多個(ge) 校內(nei) 外職業(ye) 教育實訓基地,為(wei) 特殊學生融入社會(hui) 打開了一扇窗。截至目前,荔浦特校已有6名聾生考上大學,80多名學生畢業(ye) 後順利就業(ye) ,圓了上學夢、就業(ye) 夢。   

  24年的從(cong) 教生涯,熊碧芳先後榮獲全國特教園丁、自治區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自治區扶殘助殘先進個(ge) 人、廣西“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今年9月10日,在第39個(ge) 教師節來臨(lin) 之際,北京再傳(chuan) 佳音:授予熊碧芳2023年全國“最美教師”稱號。

  9月10日10時30分,接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電話時,熊碧芳剛收拾好教具,正準備出門給一名自閉症孩子上門送教。前一天晚上她剛從(cong) 北京參加完優(you) 秀教師座談會(hui) 歸來,來不及休息,她又要奔走特教一線,補上“這段時間欠下的好多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