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糧食生產第一大省的增產密碼

發布時間:2023-09-11 10:54: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大頭。當前正值秋糧產(chan) 量形成關(guan) 鍵期,作為(wei) 全國糧食生產(chan) 第一大省,黑龍江正在推進水稻、玉米、大豆主要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抓好各項穩產(chan) 增產(chan) 措施落地見效。

  總台央視記者 蔣樹林:這裏是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的遙感信息所,大家看到我身旁這幅圖是科研團隊對全省農(nong) 作物的長勢的衛星監測圖。黑龍江全省的糧食播種麵積達到了兩(liang) 億(yi) 多畝(mu) ,要完成這麽(me) 大麵積的苗情監測,科研團隊依托新技術和大數據有了全新的探索。

  農(nong) 業(ye) 科學院遙感與(yu) 信息研究所所長 鄭妍妍:這張圖是我們(men) 利用遙感技術對農(nong) 作物的長勢進行監測,我們(men) 在圖中(把糧食長勢)分為(wei) 優(you) 良中差四個(ge) 等級,從(cong) 這個(ge) 圖上我們(men) 可以看到顏色越深的位置,就證明它長勢是越好。對於(yu) 我們(men) 黑龍江省的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糧食作物來說,目前呈現的是從(cong) 淺綠到深綠的生長的態勢。

  按照遙感所大數據中心的指引,記者來到了田間地頭,對水稻、玉米、大豆三種主要糧油作物進行一一探訪。黑龍江撫遠玖成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水稻喜開第一鐮。今年,合作社種植了2萬(wan) 畝(mu) 水稻,麵積是2016年的4倍,每畝(mu) 單產(chan) 也提高了50斤。

  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袁勝海:水稻從(cong) 種到收實現了標準化、智能化,今年預計我們(men) 水稻畝(mu) 產(chan) 超過1200斤。

  今年,我國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作為(wei) 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黑龍江加快建設國家粳稻口糧戰略保障基地、玉米和大豆優(you) 質糧源生產(chan) 基地。這幾天,黑龍江鮮食玉米等早熟農(nong) 作物搶先一步迎來豐(feng) 收。在蘭(lan) 西縣康榮鎮榮崗村,隨著玉米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排排玉米被收進穀倉(cang) 等待加工,秸稈也同時被粉碎還田。一台收割機每天能收60畝(mu) 的鮮食玉米,大約15萬(wan) 穗。

  綏化市蘭(lan) 西縣康榮鎮農(nong) 民 陳洪生:一天拉十多趟,(玉米)實時采收,不能太老。

  綏化市蘭(lan) 西縣玉米種植基地負責人 關(guan) 海濤:種的時候是按錯期種的,收也按錯期收,能保證(鮮食)玉米的口感。

  建三江:為(wei) 中國飯碗裏裝上更多優(you) 質糧

  提起黑龍江的糧食生產(chan) ,一定離不開建三江。建三江每年生產(chan) 糧食140億(yi) 斤左右。手握北大荒核心基地的生產(chan) 能力,建三江人也開始在科技增產(chan) 提質上下功夫。

  遼闊的三江平原稻浪滾滾。秦玉秋是建三江七星農(nong) 場的種植戶,這幾年在稻米快要收獲的時候,老秦養(yang) 成了一個(ge) 習(xi) 慣,就是每天都要看看地塊裏的水分和水稻的根係情況。在老秦看來,這個(ge) 時候保證根係發達,是產(chan) 量提升的關(guan) 鍵。

  想讓水稻豐(feng) 產(chan) ,就要抓好它的整個(ge) 生育期,讓溫光水肥達到最優(you) 配合。在七星農(nong) 場各類傳(chuan) 感器的幫助下,秦玉秋家地塊的信息被傳(chuan) 送到“智慧大腦”。經過長期分析水稻各個(ge) 生長階段的株高、葉麵積等相關(guan) 數據後,就可以建立當地的水稻生長發育模型,為(wei) 進一步精準進行高效施肥、植保灌溉等農(nong) 事作業(ye) 提供技術支撐。每個(ge) 環節的精準,就會(hui) 帶來產(chan) 量的提升。

  今年,通過墾地融合項目的實施,北大荒的先進集成技術也在向普通農(nong) 戶的田塊推廣。其中,八五九農(nong) 場就在撫遠市海青鎮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開展單環節托管作業(ye) 麵積突破22萬(wan) 畝(mu) 次,實現了大豆平均畝(mu) 單產(chan) 增加100斤以上。

  小玉米有大“內(nei) 涵”

  黑龍江省的玉米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都位居全國首位,但你知道嗎?供我們(men) 直接食用的玉米其實很少,幾乎90%以上的產(chan) 量都要經過精深加工應用於(yu) 各個(ge) 領域。今天我們(men) 就一起去重新認識一下小玉米的“內(nei) 涵”。

  總台央視記者 魏雯雯:三春沒有一秋忙,鮮食玉米搶先歸倉(cang) 。現在我們(men) 采收的就是最適宜食用的鮮食玉米,看看這顆粒飽滿,鮮嫩多汁,看著就很有食欲。玉米作為(wei) 糧食作物,首先得好吃,尤其是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升級,現在鮮食玉米的品種,總有一個(ge) 能滿足你個(ge) 性化的需求。

  總台央視記者 魏雯雯:那邊一片忙碌,這邊按兵不動,其實現在還沒到玉米大麵積收獲的季節,玉米不僅(jin) 是人們(men) 的口糧,它也是飼料之王、重要的工業(ye) 原料。鮮食玉米主要是用來吃,它占種植麵積很少一部分,就拿我所處的綏化地區來說,這裏玉米種植麵積1600萬(wan) 畝(mu) ,其中鮮食玉米麵積是100萬(wan) 畝(mu) 左右,那剩下90%以上的玉米都是這樣的普通玉米,它的玉米棒更大,澱粉含量更高,更適合做精深加工的原料。在黑龍江,玉米也是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條最深最長的糧食作物,那一穗玉米,到底能變成什麽(me) 樣呢?

  總台央視記者 魏雯雯:一厘米見方的玉米粒,其實蘊含大內(nei) 涵,想要把它吃幹榨淨,大體(ti) 分四步,首先玉米皮可以做成飼料、玉米胚芽做成玉米油、蛋白部分可以做成玉米蛋白粉,玉米最重要的就是提取澱粉。玉米精深加工的產(chan) 業(ye) 鏈條從(cong) 澱粉開始延伸,變性澱粉就有上百種,繼續向下延伸還可以把玉米澱粉做成玉米糖,我現在是在一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ye) ,這裏玉米糖的種類就有十多種,有液體(ti) 、固體(ti) ,有的用於(yu) 食品、飲料、製藥。赤蘚糖醇是玉米加工糖的鏈條中比較中高端的產(chan) 品了,雖然聽著很陌生,但很多人都吃過它,它就是目前市麵上比較流行的零糖零卡的純植物糖,4噸玉米能提煉出1噸的赤蘚糖醇,相當於(yu) 把玉米的價(jia) 值提高了4倍。

  玉米變形記,走的是一條“靠譜”之路,這個(ge) 就是玉米加工的產(chan) 業(ye) 圖譜,產(chan) 品從(cong) 傳(chuan) 統的澱粉擴展到澱粉糖、醇類、氨基酸類等等,在黑龍江由玉米延伸來的主要產(chan) 品達到40多種,像我手中的輔酶Q10,目前市場價(jia) 是每噸250萬(wan) 元左右,它的產(chan) 品附加值是玉米澱粉的七倍,科技賦能,讓百變玉米含金量十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