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泰州構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態

發布時間:2023-09-12 10:4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日前,江蘇省泰州市召開全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大會(hui) ,現場發布進一步加快青年和人才集聚的8條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真情實意集聚更多優(you) 秀青年人才來泰、回泰、留泰,全力構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態。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8條舉(ju) 措以幹貨、實招為(wei) 主。比如鼓勵“雙創”人才申報省“登峰計劃”,給予入選對象100萬(wan) 元一次性獎勵;優(you) 化鳳城英才計劃“雙創引進專(zhuan) 項”,根據項目質量、規模及預期效益,3年內(nei) 給予創業(ye) 個(ge) 人100萬(wan) -300萬(wan) 元、創新個(ge) 人50萬(wan) -150萬(wan) 元、“雙創”團隊300萬(wan) -500萬(wan) 元資助;青年人才麵試補貼實現“兩(liang) 個(ge) 擴大”,即由實體(ti) 企業(ye) 擴大到各類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由應屆生擴大到40周歲以下大專(zhuan) 以上學曆青年人才,標準統一為(wei) 每人1000元,同時首次設立“留泰專(zhuan) 項補貼”;加大購房券補貼力度,對來該市實體(ti) 企業(ye) 就業(ye) 或者創業(ye) 的高層次人才,按照不同層次發放購房券,最高200萬(wan) 元。

  “泰州優(you) 厚的人才政策,獨特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讓我選擇將項目落戶泰州。”江蘇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宇 說,“來到泰州,我切身體(ti) 驗到了優(you) 質的全方位服務,從(cong) 醫藥園區招商部門到新藥申報服務中心的每一個(ge) 部門,都是熱情滿滿、隨叫隨到。”

  為(wei) 助力泰州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團泰州市委推動出台了《泰州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實施定向引航、就業(ye) 促進、“雙創”托舉(ju) 、築巢安居、活力迸發、社會(hui) 融入“六大青年行動”,十項實事項目,吸引更多青春力量流入泰州、融入泰州。

  “到2025年年底,泰州市將建成青年人才驛站50家,為(wei) 畢業(ye) 兩(liang) 年內(nei) 來泰求職的高校學生提供全年不超過14天的免費住宿。構建青年婚戀交友工作體(ti) 係,優(you) 化青緣匯等青年婚戀交友公益平台,常態化開展健康精準務實的青年婚戀交友聯誼活動,每年舉(ju) 辦線上線下青年交友聯誼活動不少於(yu) 100場,覆蓋青年5000人以上。切實解決(jue) 青年托育難題,每年開展青仔暑托班不少於(yu) 150個(ge) ,服務青少年3000人以上。”團泰州市委相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

  “青年人才驛站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交通也十分便利,非常適合我們(men) 去找工作。”畢業(ye) 生王恪瑉說,“從(cong) 免費入住到入職後的租房補貼和工作之後的購房券,以及之後關(guan) 於(yu) 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的政策,讓我對來泰就業(ye) 信心倍增。”

  青年和人才是城市創新發展、永續發展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近年來,泰州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強化製度創新、政策支持,細化推進機製、服務舉(ju) 措,在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泰州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近100萬(wan) 人,近3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萬(wan) 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約2800人。廣大青年和人才的積極參與(yu) 、擔當作為(wei) ,助力泰州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近三年GDP年均增速6%、居全省第一;實現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連榜”、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進階突破。

  “今天的泰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青年和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成就青年人才。”泰州市委書(shu) 記朱立凡說,當前泰州產(chan) 業(ye) 進入集群融合發展黃金期,“1+4”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步伐穩健,本地龍頭企業(ye) 、明星企業(ye) 逐年增加,能夠為(wei) 青年人才提供豐(feng) 富多元的擇業(ye) 空間;交通進入綜合樞紐形成期,能夠為(wei) 青年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體(ti) 驗;城市由成長期跨入成熟期,能夠為(wei) 青年人才提供舒心愜意的生活空間。

  在朱立凡看來,大力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要在現代產(chan) 業(ye) 吸引人、優(you) 越環境留住人、創新生態成就人上下更大功夫、求更大突破,以“友好溫度”彰顯“城市態度”,以“青年活水”激發“城市活力”,以“人才出彩”贏得“城市精彩”,真正實現青年和人才與(yu) 泰州的雙向奔赴、雙向賦能,讓更多青年人才成為(wei) “年輕泰”的最佳“合夥(huo) 人”。

  汪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