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躺贏隻會輸掉人生

發布時間:2023-09-12 15:1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躺贏”從(cong) 字麵意義(yi) 上看,就是躺著就贏了,連站都不用站、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就能贏。躺贏的說法出現後,很快成為(wei) 日常生活中多個(ge) 領域頻繁使用的詞語,也引發了社會(hui) 各界的思考與(yu) 討論。

  結論是肯定的:躺贏,絕不可能,更不可取!

  一個(ge) 詞語的流行,往往是大眾(zhong) 關(guan) 注問題的折射。在反對躺贏的同時,我們(men) 應該透過關(guan) 於(yu) 躺贏的爭(zheng) 論思考其背後的深層問題,分析躺贏心態折射出的社會(hui) 現實,掌握破除躺贏迷思、走出躺贏誤區的方法論。

   1.躺贏為(wei) 什麽(me) 會(hui) 成為(wei) 熱詞

  躺贏的使用,主要是針對社會(hui) 上三種不同情況:一種是指個(ge) 別人自小家庭條件好,看起來似乎不需要多麽(me) 努力,就能過上很多人羨慕的生活,這些人的人生有時被戲稱為(wei) “躺贏人生”;一種是指我們(men) 很多人在某個(ge) 時間、某個(ge) 地方、某件事情上,因為(wei) 運氣和機遇而非實力和付出獲得成功,這種情況往往被稱為(wei) “躺贏經曆”;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說是“躺贏心態”,指一些人不想通過自己的勞動、奮鬥、拚搏進取去贏得成就,而是想通過“碰運氣”“找機會(hui) ”“走捷徑”“走後門”等方式實現目標。

  之所以產(chan) 生躺贏的想法,有的是因為(wei) 自認為(wei) 自身條件優(you) 越,無需努力就能穩贏;有的是因為(wei) 存在投機取巧的僥(jiao) 幸心理,想不勞而獲。這裏的“躺”,是指沒有辛勤勞動、奮鬥拚搏、辛苦付出、激烈競爭(zheng) ,甚至沒有做多少最基本的努力。按照常規邏輯,“贏”必須經過勞動、奮鬥、拚搏才可以實現,躺贏卻打破了常規。這暗合了一些人希望即便自己沒實力、不努力,也可以獲得成功的心態。

  躺贏成為(wei) 熱詞,有其現實背景。過去,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時期,很多人吃不上飯、穿不暖衣、沒有謀生渠道,躺贏很難成為(wei) 熱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hui) 發展迅猛,逐漸從(cong) 匱乏走向豐(feng) 裕,越來越多的人不愁吃穿,一些年輕人在家庭的嗬護下,貌似不需要奮鬥就能過上好生活,再加上數字時代、信息社會(hui) ,投資渠道、成功途徑越來越多,所以有的人會(hui) 覺得,不用像以前一樣累死累活、辛勤勞動,隻要找到好機會(hui) ,就能獲得高收入。同時,與(yu) 加速發展伴隨的是愈發激烈的社會(hui) 競爭(zheng) 、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麵對這種情形,一些人悲觀地認為(wei) 自己再努力拚搏也無法實現目標,達到與(yu) 別人一樣的生活層次,還不如聽天由命,盼著“錦鯉”現身給自己帶來好運。在這個(ge) 意義(yi) 上,躺贏基本等同於(yu) 心存僥(jiao) 幸,是一種麵對競爭(zheng) 困境時的消極逃避與(yu) 自我安慰。

  躺贏與(yu) 躺平的不同之處在於(yu) ,躺贏對結果抱有期待,還是想贏的,但想贏的方式卻是“躺”著,什麽(me) 都不幹;而躺平則是自願或被迫選擇放棄,不再想贏,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躺贏一定意義(yi) 上說也是躺平的一種,但在“躺下”的同時,仍心存幻想。如果說躺平心態背後是少數人人生意義(yi) 感和價(jia) 值感的缺失,那麽(me) 躺贏心態背後則是少數人對依靠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信念動搖。

   2.“躺”著真能贏嗎

  “躺”著真能贏嗎?到底有沒有躺贏的可能?答案是否定的。“躺”和“贏”天然是一對矛盾,現實中可能會(hui) 躺贏一時,但絕不可能躺贏一世。甚至可能因為(wei) 一次躺贏經曆,讓自己從(cong) 此走上輸掉人生的歧途。

  所謂的躺贏,往往靠的是一時運氣或者外部條件。比如,在比賽中,對手發揮失常,自己輕鬆贏得比賽;在工作中,加入了一個(ge) 好團隊,隊友和領導很優(you) 秀,自己不需要作出多大貢獻就能共享好成績;家庭條件很好,父輩已經積累了充足財富,自己還沒怎麽(me) 奮鬥就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但,再多積累也有用完的一天,好運氣也不會(hui) 隨時都有。競爭(zheng) 對手不會(hui) 永遠發揮失常;加入一個(ge) 好團隊之後,如果一直“劃水”,很可能會(hui) 被團隊淘汰;父輩積蓄更不能花一輩子,吃“老本”很快就會(hui) 坐吃山空。

  把希望寄托在躺贏上,意味著把今天的我以及未來的我之命運交給他人、交給運氣。躺贏的人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這種贏隻能曇花一現,很容易失去。

  回顧曆史,躺贏的人就算能得到一時成功,最終也很可能一敗塗地。戰國時期,秦滅楚國,齊國就幻想躺贏而袖手旁觀,結果沒能逃脫被滅掉的命運。“滅六國者,六國也”,六國之亡顯然與(yu) 某些國家的躺贏幻想有關(guan) 。《三國演義(yi) 》中蜀漢末代皇帝劉禪,本以為(wei) 能躺在劉備的功勞簿上,接受諸葛亮盡心輔佐過著“躺贏人生”,但沒有過硬本領的他,不可避免地成了“扶不起的阿鬥”。

  當今時代,那種總想著“走捷徑”“抄近路”“占便宜”的人,即使一時輝煌,也隻會(hui) 被看作幸運兒(er) ,不會(hui) 成為(wei) 大家真正佩服的對象。而且,時間久了一定會(hui) 暴露出來,最終會(hui) 失去人們(men) 的支持和信任,也失去自己的人生。

  我們(men) 會(hui) 看到,在這個(ge) 崇尚奮鬥、勞動光榮的時代,不勞而獲越來越行不通。我們(men) 所生活的時代,雖存在很多種成功的機遇,但機遇隻會(hui) 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基礎不牢固、把握機遇的能力不足,即使有好的機會(hui) 也會(hui) 被消耗掉。

  躺贏不符合社會(hui) 發展趨勢,也不符合成長成才規律,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夢想躺贏,注定竹籃打水一場空,依靠不懈奮鬥創造美好生活才是正道。不要以為(wei) 那些“人生贏家”真是躺贏的,他們(men) 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勤奮刻苦。要看到,很多被認為(wei) 已經有條件躺贏的人,反而一直在“乘風破浪”,在奮鬥拚搏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和意義(yi) 。

   3.人人躺贏的社會(hui) 並不存在

  如今,社會(hui) 上還有一種頗具迷惑性的想法:如果大家都不努力、都不去“卷”,那我們(men) 都可以贏;每個(ge) 人都躺下來,沒有競爭(zheng) ,人人就都是贏家;“拒絕內(nei) 卷,躺贏你我他”。實際上,每個(ge) 人都想躺贏,帶來的結果隻能是都輸,這種人人躺贏的社會(hui) 隻能是空中樓閣,不可能成為(wei) 現實。

  人在社會(hui) 上生存,必然形成各種各樣的社會(hui) 關(guan) 係。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在現代社會(hui) ,競爭(zheng) 關(guan) 係是人必須麵對的社會(hui) 關(guan) 係。一些人麵對巨大的“同輩壓力”,即便竭盡全力也無法實現領先,因此出現了焦慮情緒。這種號召人人躺贏而實現共贏的想法,實際上是迫不及待地要從(cong) 競爭(zheng) 中退出來,將競爭(zheng) 貼上“無用”的標簽,尋找一片“去競爭(zheng) 時代”的“躺贏桃花源”。

  事實上,我們(men) 不能一味否定競爭(zheng) ,覺得競爭(zheng) 激烈、殘酷,因此反感競爭(zheng) 、不敢參與(yu) 競爭(zheng) ,把一切競爭(zheng) 都視為(wei) 內(nei) 卷,給自己逃離競爭(zheng) 找到借口。我們(men) 應看到,正當的競爭(zheng) 對於(yu) 人類社會(hui) 發展具有積極意義(yi) 。回顧現代科技發展史,大家會(hui) 發現,無數的科學突破、技術創造,都是在競爭(zheng) 中生成的,競爭(zheng) 給予科學家、發明家以動力,促使其率先突破人類知識的某個(ge) 邊界,不斷拓展新內(nei) 容,這才有了一項項深刻改變世界曆史進程的發明與(yu) 研究。

  我們(men) 應積極參與(yu) 競爭(zheng) ,樹立公平競爭(zheng) 意識,在競爭(zheng) 中尋求合作,在競爭(zheng) 中互相關(guan) 懷,共同營造整個(ge) 社會(hui) 的公平競爭(zheng) 環境,讓競爭(zheng) 服務於(yu) 人類進步。我們(men) 厭倦內(nei) 卷,但也應看到,公平合理的競爭(zheng) 起到了促進創新創造、推動突破進步的作用。它激勵大家“做大蛋糕”“做新蛋糕”,而非隻想著分已經做好的蛋糕。

  倘若人類社會(hui) 沒有競爭(zheng) ,真就可以實現人人躺贏嗎?“一刀切”地抹殺競爭(zheng) 、搞平均主義(yi) 會(hui) 帶來更多問題,“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ge) 樣”,看似每個(ge) 人都可以躺贏,結果卻是滿盤皆輸,是社會(hui) 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抹殺競爭(zheng) 的社會(hui) 分配功能,最終隻能換來“都躺了卻沒有人贏”的慘痛教訓。放眼國外,當今某些福利國家推行的福利政策,確保了想躺贏之人基本的衣食住用行,但卻造成國家負債(zhai) 過重、社會(hui) 消耗過大等問題,本意是免除人們(men) 在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人們(men) 能安心工作、為(wei) 社會(hui) 創造價(jia) 值,但卻變成了滋生惰性的溫床,還讓少數勤奮工作的人不得不承擔更大的納稅壓力。

  有些人期望,社會(hui) 進步、物質日益豐(feng) 富之後,自己就可以無所事事、不用再勞動和奮鬥,甚至想當然地認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就是一個(ge) 躺贏的社會(hui) ,躺贏是人類社會(hui) 的最高追求。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要知道,在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勞動成為(wei) 第一需要,人類並非不再勞動,而是消除了異化勞動,勞動不再僅(jin) 僅(jin) 是謀生的手段,而成為(wei) 生活之目的。

  與(yu) 主張躺贏者幻想的“我不勞動”相反,在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人們(men) 追求的是一種“我要勞動”的積極狀態,勞動與(yu) 生活交融合一,每個(ge) 人都可以從(cong) 勞動中享受樂(le) 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能,實現自我價(jia) 值。在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物質財富極大豐(feng) 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勞動不僅(jin) 不會(hui) 被“剝離”出去,反而成為(wei) “第一需要”。因此,美好社會(hui) 並不等於(yu) 人人躺贏,人人躺贏的社會(hui) 不僅(jin) 今天不可能,未來也不會(hui) 存在。

   4.我們(men) 應如何看待贏

  談論躺贏,應該落腳於(yu) 如何看待贏、如何去贏。不同的人對贏的理解有異,在我們(men) 羨慕一個(ge) 人贏的時候,他可能並沒有把它當成贏,而隻是當成努力奮鬥的起點。對每個(ge) 人來說,贏有小贏和大贏之分。立足小贏,可以為(wei) 大贏做好鋪墊;放眼大贏,才能更好取得小贏。選擇躺贏往往隻是看到了小贏,實現了小贏就開始躺下來,選擇“擺爛”、間歇性躺平,因此注定不可能獲得人生的大贏。我們(men) 應把小贏與(yu) 大贏結合起來,在小贏中追求大贏,在追求大贏中更好實現小贏。一個(ge) 成功的人不可能止步於(yu) 小贏,而會(hui) 在追求大贏中感受更大的幸福與(yu) 喜悅。

  馬克思、恩格斯均出生於(yu) 富庶家庭,他們(men) 的一生本可以沿著父輩規劃的道路走下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獲得當時社會(hui) 認知中的成功,但他們(men) 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而是獻身於(yu) 更為(wei) 艱難、更為(wei) 高尚的人類解放事業(ye) ,堅定地為(wei) 全人類幸福奮鬥終身,最終深刻影響了人類曆史的走向,成就了傳(chuan) 奇人生。早期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中,很多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他們(men) 並沒有執著於(yu) 自己的小贏,而是以民族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在一次次革命鬥爭(zheng) 中做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甚至不惜犧牲性命,從(cong) 而爭(zheng) 取到民族獨立和解放,實現了人生大贏。

  每個(ge) 人在追求贏的過程中,一定會(hui) 遇到個(ge) 人、家庭之贏與(yu) 社會(hui) 、國家之贏的關(guan) 係問題。個(ge) 人、家庭的贏,是個(ge) 人物質生活的滿足,美好生活的實現;國家、社會(hui) 的贏,則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每個(ge) 人都會(hui) 追求個(ge) 人、家庭的贏,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等。隻不過,個(ge) 人要更好地獲得這些方麵的贏,就必須以國家、社會(hui) 的贏為(wei) 前提和保障,如果一個(ge) 國家經濟文化落後、人民普遍貧困、醫療水平很低、生態環境惡劣,個(ge) 人又怎麽(me) 能贏?同時,一個(ge) 人要實現贏,就必須成全他人的贏,要實現自己的大贏,就必須為(wei) 國家、為(wei) 社會(hui) 的贏而努力。

  唯物史觀主張曆史是人民群眾(zhong) 創造的,其實質是要我們(men) 把握人類社會(hui) 客觀規律,積極參與(yu) 到曆史進程中,在改變世界中真正認識世界,在科學認識世界基礎上改變世界,讓我們(men) 所處的世界更加美好。我們(men) 要成為(wei) 曆史的主體(ti) 而不是曆史的過客,就不能作為(wei) “躺”著的旁觀者、安於(yu) 現狀的坐享其成者,而應該作為(wei) 參與(yu) 者、促進派,積極介入到我們(men) 的曆史、時代、社會(hui) 中,通過自己的辛勤、誠實、創造性勞動實現個(ge) 人、家庭的贏和國家、社會(hui) 的贏。

   ●青年問答

  “贏”和贏的形式之間,哪個(ge) 更重要?

  學生問:有時候,我們(men) 會(hui) 聽到這樣的說法:“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生道路千萬(wan) 條,抵達終點最重要”“能走捷徑也是一種能力”……那麽(me) ,“贏”和贏的形式之間,哪個(ge) 更重要?是不是一定要在意贏的途徑呢?

  教師答:的確,在生活中,某些時候某些人鑽漏洞、走捷徑可以迅速取得所謂的“成功”,甚至坐在樹樁下也可能等到飛奔而來一頭撞死的兔子。但大家都明白,這種成功絕不是長久之計,不可能次次都成功。實際上,喜歡走捷徑、把心思全用在鑽空子上的人,很容易失去奮鬥的信念和能力,也容易被他人認定為(wei) 投機取巧而被質疑,長久來看,對自己成長有害無益。還要警醒的是,所謂“捷徑”“漏洞”,大多是法律與(yu) 規則邊緣的灰色地帶,一味走捷徑、鑽漏洞,很可能會(hui) 觸犯法律,麵臨(lin) 牢獄之災,一切努力終將化為(wei) 泡影。可以說,這是撿了芝麻丟(diu) 了西瓜,是隻管眼前、不顧長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ye) 。我們(men) 不否認贏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多樣性中也蘊含統一性,古往今來大多數成功者都有個(ge) 共同特點,那就是腳踏實地、勤奮刻苦、富有創新創造意識。

   別人的躺贏,我該如何看待?

  學生問:我曾經是一個(ge) “小鎮做題家”。“奮鬥18年,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支撐我努力學習(xi) 的動力。可到了大學後才發現,當我把人生目標設定在“羅馬”時,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生活水平的差異、眼界的高低,像是一道我無論怎麽(me) 奮鬥都無法跨越的鴻溝。我很迷茫,甚至會(hui) 對這樣的躺贏產(chan) 生一種帶著憤怒的嫉妒感。請問老師,我該如何調整心態?奮鬥之於(yu) 我,還有意義(yi) 嗎?

  教師答:我生在農(nong) 村,你若是“小鎮做題家”,那我就是個(ge) “小村做題家”。回顧自己通過讀書(shu) 、考大學、考研、考博一步步成為(wei) 一名高校教師的經曆,我覺得自己已經贏了,而且也能從(cong) 這種人生經曆中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每個(ge) 人的出生環境、教育經曆不同,生活水平和眼界視野也差別明顯,這確實是我們(men) 個(ge) 人無法選擇的。當然,我們(men) 沒必要也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強,更不能因為(wei) 某些方麵不如別人而迷茫,甚至憤怒。實際上,通過奮鬥實現目標,我們(men) 就已經贏了。仔細想想,自己的小鎮生活,努力學習(xi) 考上大學的過程,也是其他人所不能經曆的體(ti) 驗、不能感受的幸福。

  我們(men) 也要正確看待所謂的躺贏,不應對此憤憤不平。有時候,你看到的躺贏,可能是“假躺”,真正的贏者,往往在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還要看到,某些方麵具有優(you) 勢的人一旦不努力奮鬥,結果往往反而因為(wei) “躺”而最終輸掉自己。很多時候,與(yu) 其羨慕、嫉恨別人的躺贏,不如專(zhuan) 注提升自己,靠努力獲得成功。實幹一定會(hui) 創造成績,奮鬥無論何時都有意義(yi) 。真正的贏是不斷戰勝自己、提升自己,真正的幸福是靠實幹創造。當我們(men) 放平心態、邁開大步時,那道“鴻溝”實質上就已經跨過去了。

   ●備課錦囊

  授課教師說:

  1.以唯物史觀為(wei) 指導,講清楚躺贏這種社會(hui) 意識產(chan) 生的原因,幫助學生們(men) 理解躺贏心態產(chan) 生的內(nei) 在邏輯,並為(wei) 這種心態的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2.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為(wei) 指向,給學生們(men) 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躺著不能贏、為(wei) 什麽(me) 不應追求躺贏、如何看待他人的躺贏、要如何正確看待贏、以什麽(me) 方式贏等問題。

  3.用哲學思辨回應頭腦之惑,一方麵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將社會(hui) 問題進行學理化表達和深層次剖析,另一方麵也要注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把為(wei) 人處世、成長成才的道理講清楚,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入行。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14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