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的冰塊從哪來
提到伏天的冷飲,必須要有冰。但古時藏冰極為(wei) 不易,冰是夏日裏的頂級奢侈品,夏日有冰可用甚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代之前,窖冰藏冰為(wei) 官府專(zhuan) 營。
據《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記載,冰窖乃清代工部都水司所屬機構。事實上,天津的冰窖業(ye) 在明代築城設衛時就有了。《天津衛誌》上記載天津城內(nei) 有冰窖三個(ge) :一個(ge) 在中衛,“在南門裏西”;一個(ge) 在左衛,“在東(dong) 門裏門房裏”;另一個(ge) 在右衛,“在三皇廟前”。天津城裏還有一個(ge) “冰窖胡同”位於(yu) 南開區東(dong) 北部。1981年,天津市政府進行地名普查時,發現河北區金家窯大街,有一條兩(liang) 百多米長的胡同亦名“冰窖胡同”,後更名為(wei) “老冰窖胡同”,以示與(yu) 南開東(dong) 門內(nei) 的“冰窖胡同”區別。
古鎮楊柳青因南運河、子牙河穿鎮而過,有著得天獨厚的窖冰、存冰的天然條件。從(cong) 清末、民國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楊柳青一直都有冰窖。楊柳青的冰窖行業(ye) 始於(yu) 清乾隆初年,由楊青巡檢司與(yu) 武汛衙門會(hui) 辦,在武衙(舊時十五街武汛胡同東(dong) 側(ce) ,今元寶島西島北部,已不存)南牆外挖窖藏冰。
掘冰一般在三九寒冬時節,當河水“冰凍三尺”後,工人們(men) 掘出冰塊,儲(chu) 於(yu) 冰室,以供夏時消暑所用。舊時技術落後,即使將冰深藏於(yu) 冰窖,冰塊也會(hui) 隨著天氣的轉暖而融化。冰差(專(zhuan) 門從(cong) 事河冰鑿運貯藏等工作的商戶)會(hui) 估算夏日用冰量的三倍冰量存入冰室。
楊柳青最早的冰差,為(wei) 運河過往官船提供食品防腐保鮮之用,經費出自鎮中商戶、船戶。後來,冰差漸漸與(yu) 本地商戶合作,按本地經營飲食、肉類、鮮果等行業(ye) ,以及鎮內(nei) 富戶等所需藏冰數量,預收訂款,作為(wei) 冬季窖冰之運營費用。鴉片戰爭(zheng) 後,楊柳青的冰窖集中為(wei) 鎮內(nei) 需求服務。在清同治初年,冰窖改為(wei) 個(ge) 體(ti) 商戶承包,官府發給冰窖承包商戶龍票(具有龍形圖案的許可證),不準其他商戶私窖冰塊,成為(wei) 一種封建性的專(zhuan) 賣把持勢力。
清末至民國後管理楊柳青冰窖的經營者為(wei) 戴筱臣,百姓將冰窖稱之為(wei) “戴家冰窖”,地址也改為(wei) 十五街村民張慶餘(yu) 家西側(ce) 。《楊柳青買(mai) 賣通俗雜字》曾記載“往前看,武汛南,戴家冰窖在眼前,一塊冰,價(jia) 三角,天氣越熱塊越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