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校內外資源聯動 推進黨、團、隊一體化育人:少先隊活動怎樣活起來
安徽宿州市靈璧實驗學校七年級少工委委員於(yu) 莉清楚記得近年來學生精神麵貌和行為(wei) 的變化:2016年剛建校時,學生課餘(yu) 生活單調,到點上下課,留守兒(er) 童較多,有時也“難管理”。這些年,校團委和少工委成立,各類興(xing) 趣活動和儀(yi) 式教育依次開展,學生更加尊敬老師、主動清掃校園,老師也從(cong) 隻關(guan) 注學生學習(xi) 轉變為(wei)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ang) 。
潛移默化的改變得益於(yu) 學校黨(dang) 、團、隊工作的完善和規範。2018年12月,該校團委成立,下設4個(ge) 學生支部。2020年11月,學校少工委成立,學校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校長任少工委主任,分管副校長、團委書(shu) 記任少工委副主任,大隊輔導員任辦公室主任,每個(ge) 年級優(you) 選1名少工委委員,每班精選1名中隊輔導員,及若幹專(zhuan) 門負責社團活動的少工委委員,完善組織架構體(ti) 係。該校近兩(liang) 年通過推優(you) 入團發展了100名團員,分批發展了876名少先隊員。
團宿州市靈璧縣委書(shu) 記馬學坤介紹,每學期伊始,該校團、隊幹部將每個(ge) 月的團、隊工作製成表格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人。每月,學校聯合團靈璧縣委開展“護綠植 除雜草”“誦讀紅色經典”“蒲公英之家.愛心助學活動”等主題活動,豐(feng) 富少先隊員生活。
該校八年級少工委委員王韓英經常帶團員、入團積極分子、少先隊員進社區清理牆頭雜草,學生們(men) 都很積極,直接上手清理拔。
近年來,宿州市持續加強黨(dang) 、團、隊一體(ti) 化建設,持續強化少年兒(er) 童思想政治引領,結合宿州本地紅色資源、傳(chuan) 統文化藝術資源,引領少先隊員走入社會(hui) 開展實踐,提升少先隊活動吸引力。
三八街道光彩社區位於(yu) 宿州市埇橋區主城區,教育資源豐(feng) 富。2021年9月,光彩社區少工委正式成立。社區少工委專(zhuan) 門開辟紅領巾學習(xi) 教育E站,展示社區青少年活動老照片和老物件,設置少年先鋒隊隊歌和火炬標識,方便開展少先隊儀(yi) 式教育以及科普活動。
光彩社區少工委主任由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兼任,轄區居民、宿州工業(ye) 學校校長擔任常務副主任,另設副主任兩(liang) 名、委員10名,由社區兩(liang) 委幹部、退休教師、優(you) 秀家長代表、優(you) 秀誌願輔導員和優(you) 秀少先隊員代表擔任,在此機製下,孩子們(men) 可以走進轄區單位實踐,社區也可以聯係校外青年誌願者進社區開展活動。
團埇橋區委書(shu) 記雷皖淇說,作為(wei) 主城區,埇橋根據城區資源豐(feng) 富便利的條件,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支持、團教協作、社會(hui) 參與(yu) 的社會(hui) 化工作機製,發揮少工委“超鏈接”作用,帶領孩子們(men) 走出去,不再局限於(yu) 書(shu) 本和校內(nei) 活動。
2022年,全區11個(ge) 街道和64個(ge) 社區實現社區少工委全覆蓋,每個(ge) 社區都做到“擁有一個(ge) 專(zhuan) 屬誌願服務隊”“打造一個(ge) 實踐基地”“培育一個(ge) 特色服務項目”。有的社區開展“紅領巾助力文明城市建設”,有的社區成立“紅領巾議事會(hui) ”,還有的社區組建微課堂,相繼開發涵蓋紅色教育、安全宣教、禁毒防電詐、心理健康關(guan) 愛等活動。
這個(ge) 假期,在埇橋區西關(guan) 街道環宇社區青少年活動群內(nei) ,每次青少年活動信息一發布,名額就會(hui) 被“秒搶一空”。
該社區圍繞少先隊和統戰工作打造民族同心少先隊中隊,在活動中讓孩子們(men) 換上少數民族服飾,近距離感受少數民族的民宿文化,體(ti) 現黨(dang) 建帶團建、童心築同心等育人主題。
寒暑假時,社區少工委會(hui) 組織孩子們(men) 前往博物館、科技館、特警支隊、消防隊等場所參觀,感受各行各業(ye) 工作。“通過校外實踐,為(wei) 他們(men) 帶來價(jia) 值觀、行為(wei) 準則等方麵的榜樣引領。”環宇社區團支部書(shu) 記、社區少工委副主任王娣說。
近年來,宿州緊盯少先隊社會(hui) 化改革方向,持續凝聚工作合力。已建成校外實踐基地103個(ge) ,村社區少工委315個(ge) ,少先隊工作影響力持續增強。團宿州市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著力聚焦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鄉(xiang) 村小學、辦學力量薄弱的鄉(xiang) 鎮中學、民辦學校的團、隊組織建設工作,夯實專(zhuan) 業(ye) 師資力量,同時強化同教育部門溝通對接,推動形成校內(nei) 外有機銜接的黨(dang) 、團、隊一體(ti) 化育人體(ti) 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