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是造福兩(liang) 岸同胞的康莊大道,需要凝聚兩(liang) 岸同胞力量共同推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對於(yu) 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血脈相連,親(qin) 望親(qin) 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秉持“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以兩(liang) 岸同胞福祉為(wei) 依歸,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善促進兩(liang) 岸交流合作、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製度和政策,持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廣泛匯聚共同邁向和平統一的磅礴力量。兩(liang) 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互動往來日益密切,給兩(liang) 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充分說明兩(liang) 岸和則兩(liang) 利、合則雙贏。此次發布的《意見》,堅持貫徹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是進一步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重大舉(ju) 措,有利於(yu) 充分發揮福建在對台工作全局中的獨特作用,有利於(yu) 幫助台胞台企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更廣發展空間,更好參與(yu) 大陸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隻要是有利於(yu) 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隻要是有利於(yu) 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的事,隻要是有利於(yu) 維護中華民族整體(ti) 利益的事,我們(men) 會(hui) 盡最大努力辦好”。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根本目的是要增進兩(liang) 岸同胞的親(qin) 情和福祉,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和心靈契合,實現兩(liang) 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要貫徹落實好《意見》,充分發揮福建對台工作的獨特優(you) 勢和先行示範作用,善用各方資源,深化融合發展;始終尊重、關(guan) 愛、造福台灣同胞,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製度;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先行先試,擴大授權賦能,持續推進政策和製度創新;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久久為(wei) 功,因時因地製宜,支持條件好、優(you) 勢突出的地區率先試點、以點帶麵,引導其他地區找準定位、協同增效,努力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促進閩台經貿深度融合、促進福建全域融合發展、深化閩台社會(hui) 人文交流,在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製度和政策,推動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暢通台胞往來通道、促進台生來閩求學研習(xi) 、鼓勵台胞來閩就業(ye) 、優(you) 化涉台營商環境、深化產(chan) 業(ye) 合作、支持廈門與(yu) 金門加快融合發展、支持福州與(yu) 馬祖深化融合發展、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發展、擴大社會(hui) 人文交流合作……把《意見》提出的21條具體(ti) 措施落細落實,必將加快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提升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前進道路上,我們(men) 要在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進程中進一步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密切兩(liang) 岸交流合作,拉緊同胞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結,增進兩(liang) 岸同胞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鑄牢兩(liang) 岸命運共同體(ti) 意識,夯實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解決(jue) 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曆史任務,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然要求。麵向未來,兩(liang) 岸同胞共同把握曆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yi) ,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同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ye) ,就一定能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榮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