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規模將達1000種

發布時間:2023-09-19 09: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應妮)“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第二十二輯專(zhuan) 家論證會(hui) 17日在商務印書(shu) 館舉(ju) 行。據悉,第二十二輯出版完成時,該叢(cong) 書(shu) 的規模將達到1000種。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自1981年正式立項出版,至今已逾40年,是我國現代出版史上規模最大、最為(wei) 重要的學術翻譯工程。叢(cong) 書(shu) 凝聚了中國幾代學者和出版人的心血,寄托了他們(men) “引領時代,激動潮流,奠基學術,擔當文化”的殷切期望。何兆武、厲以寧等老一輩學者都曾積極參與(yu) “漢譯名著”的規劃和翻譯,為(wei) 青年一代架設通往“人類已經達到過的精神世界”的彩虹橋。

  據介紹,近年來,“漢譯名著”的出版速度顯著提升。僅(jin) 2012至2023年的十二年間就累計編輯出版9輯450種。“漢譯名著”以更全麵的學科、更開放的視野、更多元的品種,在選目上體(ti) 現了新時代的思想文化方向和學術研究成果,在出版質量和規模上響應了新時代的文化發展需求。

  叢(cong) 書(shu) 不僅(jin) 在學科體(ti) 係上更為(wei) 完整、科學、係統,囊括了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hui) 學、經濟學·管理學、曆史·地理、語言學·文藝理論五大學科,基本涵蓋了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而且在譯介西方經典學術著作之外,更將關(guan) 注點投向非西方世界,以中國的立場、全球的眼光向讀者展示文明互鑒與(yu) 文化發展的多樣性,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為(wei) 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原中央黨(dang) 史研究室副主任馮(feng) 俊指出,商務印書(shu) 館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的一個(ge) 典型,“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從(cong) 1981年出版開始,就是中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的一個(ge) 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曆史所研究員於(yu) 沛認為(wei)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是順應中國現代化曆史潮流之需而產(chan) 生的,始終與(yu) 時代同行。叢(cong) 書(shu) 所收著作均為(wei) 世界學術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經典作品,代表著人類達到過的最高精神世界,是我國現代出版史上規模宏大、極為(wei) 重要的學術翻譯出版工程。“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高度,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不斷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you) 秀成果,繼續為(wei) 新時代改革開放提供思想和理論滋養(yang) 。

  商務印書(shu) 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顧青表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出版至1000種,將是載入商務印書(shu) 館史冊(ce) 和學術界史冊(ce) 的事情。進入新時代以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繼續以加強文明交流,促進文明互鑒為(wei) 總體(ti) 指引。(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