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職教院校走出的金牌工匠

發布時間:2023-09-19 09:5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不能沒有能工巧匠的支撐。這兩(liang) 天,以“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為(wei) 主題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天津舉(ju) 行。來自全國36個(ge) 代表團的4000多名選手參加109個(ge) 比賽項目的角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ju) 辦的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響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ye) 技能賽事。選手們(men) 都有哪些高超技能,又經曆過怎樣的磨煉呢?今天,我們(men) 來看三位選手的故事。

  王浩是四川代表隊的焊接選手,也是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焊接(世賽選拔)項目的冠軍(jun) 。這次他參加的是焊接(國賽精選)項目,奪冠呼聲很高。王浩是中國十九冶集團下屬分公司的一名焊接高級技師,別看他今天遊刃有餘(yu) ,7年前第一次接觸焊接的經曆卻讓他苦不堪言。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 王浩:醒來之後,就發現眼睛睜不開,閉著一直流眼淚,我想我是不是學不了焊接。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4年後,王浩竟然一舉(ju) 奪得全國冠軍(jun) 。這一路他到底是怎麽(me) 逆襲的呢?2016年,王浩得知上技工院校可以學到實用技術,好就業(ye) ,還可以享受到一係列好政策,於(yu) 是決(jue) 定進入攀枝花技師學院學習(xi) 焊接專(zhuan) 業(ye) 。這所學院是中國十九冶集團創辦的,采用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學生畢業(ye) 後還有機會(hui) 進入集團工作。

  攀枝花技師學院招就處處長 翟軍(jun) :為(wei) 學生減免學雜費的同時,為(wei) 學生提供每年每生3000元的生活補助,解決(jue) 了像王浩這一類學生繼續就讀優(you) 質教育的後顧之憂。

  2016年以來,四川在技工教育方麵已累計投入近25億(yi) 元,讓無數像王浩這樣的年輕人獲得了繼續教育、學習(xi) 技能的機會(hui) ,同時也為(wei) 他們(men) 打通了從(cong) 學校到企業(ye) 的通道。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副廳長 劉曉博:省內(nei) 部分地區還出台了免住宿費等優(you) 待政策。總的來講,一般學生可以享受到每年四五千元的補助,表現優(you) 秀的學生可以享受到一萬(wan) 元左右的獎勵和補助,同時為(wei) 了鼓勵技工院校的學生參與(yu) 國家的技能大賽,成都市等地還出台了給予國賽和市賽金牌選手十萬(wan) 元的最高獎勵。

  近年來,攀枝花技師學院培養(yang) 出了多名世界大賽冠軍(jun) ,看到他們(men) ,王浩也堅定了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 王浩:我也很想成為(wei) 這樣的人,能夠站在世界的舞台為(wei) 國家爭(zheng) 光,然後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ge) 小目標:我要進入集訓隊。

  不過,一開始王浩的教練卻並不看好他。但是王浩就是不服輸,他開始了勤學苦練。訓練的關(guan) 鍵就是要通過大量練習(xi) 形成肌肉記憶,為(wei) 此他每天都要練習(xi) 至少12個(ge) 小時。觀察焊接細節,記錄操作要領,反複強化練習(xi) ,他左臂上的一個(ge) 個(ge) 疤痕就是一步步成長的印記。為(wei) 了能有充沛的體(ti) 力,他每天早上都要跑2公裏並做100個(ge) 俯臥撐,這一練就是6年。一年後,王浩參加2019年巴渝工匠杯比賽,一舉(ju) 奪魁。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 王浩:等比完賽之後,我才知道我被燙了。比賽回來之後我又給自己定了一個(ge) 目標:還要拿一個(ge) 全國技術能手。

  全國技術能手是國家級技術人才的重要獎項,每2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表彰100名。為(wei) 了成為(wei) 全國技術能手,王浩練得更刻苦了。壓力容器焊接是比賽中挑戰最大的項目,要求不僅(jin) 33條焊縫通過打壓測試不漏水,而且焊縫的誤差要控製在2毫米以內(nei) 。

  2020年12月,王浩一舉(ju) 奪得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焊接(世賽選拔)項目第一名。第二年,他又如願以償(chang) 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回首走過的路,王浩說,每一步都離不開國家的培養(yang) 。據統計,培養(yang) 一位像王浩這樣頂尖的焊接人才,6年來僅(jin) 物料消耗就將近200萬(wan) 元。

  如今,王浩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成為(wei) 一名焊接高級技師,先後參加過6個(ge) 重大項目的建設,實現了技能報國的願望。像王浩這樣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還有很多。

  近年來,四川全省技工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去向落實率始終保持在98%左右,部分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更是供不應求,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培養(yang) 輸送了數以萬(wan) 計的技能人才。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 王曉君: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高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隊伍的核心骨幹,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於(yu) 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增強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加強基本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們(men)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像王浩一樣渴望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還有一位22歲的小夥(huo) 子張旭。他是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的一名技能工人,代表天津參加數控車(國賽精選)項目的角逐。數控車是一種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動化機床。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數控車賽項天津地區教練 黃連寶:在日常工作中,數控車加工一件產(chan) 品一般需要多人共同來完成,而競賽對選手的考核非常全麵,需要完成識圖、畫圖、編程、工藝製定、加工調試、檢測、裝配等全部內(nei) 容,對選手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為(wei) 了備賽,張旭和教練每天至少要在數控車前待上10~12個(ge) 小時。而在參賽前,張旭已經在工作崗位上鍛煉了兩(liang) 年,參與(yu) 過生產(chan) 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箭體(ti) 的任務。

  數控車國賽選手 張旭:當時,在整個(ge) 車間他們(men) 的工作氛圍之中,讓我感受了深深震撼。因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產(chan) 品對於(yu) 航天來說特別重要,這是零報廢率,成本很高。

  零報廢率不僅(jin) 意味著要有高超的技藝,而且還要有想辦法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有一次張旭遇到了一個(ge) 特殊的加工材料,他的刀具隻要一接觸,刀尖就會(hui) 崩掉,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me) 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

  數控車國賽選手 張旭:我就拿一個(ge) 小銼刀給刀尖輕輕地磨一磨,把刀尖變鈍,然後再加工材料的時候,它就可以承受住材料的強度了,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思路一下打開了。

  兩(liang) 年的職業(ye) 訓練,6個(ge) 月的賽前集訓,張旭終於(yu) 登上全國總決(jue) 賽的賽場。他說,他不是一個(ge) 人在戰鬥,在他身後,是教育他的學校,是培養(yang) 他的工作單位,是言傳(chuan) 身教的教練。

  為(wei) 了推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ang) ,我國出台不少政策措施,比如,人社部出台的新技能人才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將技能等級從(cong) “五級”延伸為(wei) “八級”。去年國家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ye) 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三分之一。未來,技術工人的含金量必將越來越高。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 王曉君:這些政策、製度、法律、法規,對於(yu) 推動職業(ye) 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目前,各地都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各項政策,加大組織實施力度,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從(cong) 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激勵各個(ge) 環節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技能人才工作整體(ti) 發展。

  和王浩、張旭相比,18歲的河南代表團選手魯靜怡的比賽項目就安靜多了。她參加的項目是化學實驗室技術,比賽有兩(liang) 項內(nei) 容:一是合成指定的化合物;二是分析樣品的化學成分。魯靜怡的老師薑雨荷,在去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奪得過這個(ge) 項目的金牌。今天,她帶著徒弟向這個(ge) 項目發起衝(chong) 擊,為(wei) 此,她們(men) 一直在備賽。

  2020年,15歲的魯靜怡進入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學習(xi) 環境保護與(yu) 檢測專(zhuan) 業(y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不僅(jin) 要求人的動手能力強,還要有一定的化學、數學功底,而這恰恰是她的短板。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化學化工學院23級化工預備技師班學生 魯靜怡:聽同班同學說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很難學,當時我也是比較容易動搖的,跟朋友一塊想退學。

  在家長的勸說下,魯靜怡留了下來,後來的經曆也證明這個(ge) 選擇是正確的。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是一所培養(yang) 初、中、高級技能人才的國家重點技工學校。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王智:學院積極響應河南省“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的政策,相繼麵向企業(ye) 和社會(hui) 開展了訂單式培養(yang) 、套餐製培訓,深化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

  按照“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的計劃,到2025年,全省持證人數總量達3000萬(wan) 人,占從(cong) 業(ye) 人員的60%以上,力爭(zheng) 全省技能勞動者全部實現持證就業(ye) ,基本建成全國技能人才高地。魯靜怡便是這個(ge) 計劃的參加者。為(wei) 了掌握過硬本領,她常常練到夜裏12點甚至淩晨1點。終於(yu) ,在今年的省、市比賽中她兩(liang) 次奪冠,還獲得了參加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資格。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校長 楊箴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與(yu) 戰略科學家、卓越工程師相提並論,成為(wei)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彰顯了目前社會(hui) 對高技能人才需求,也彰顯了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的重要性。

  雖然截至發稿,比賽的最終結果還沒出來,但是我們(men) 在王浩、張旭、魯靜怡的身上看到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夢想和奮鬥。在本屆比賽上,有4000多位像他們(men) 一樣的選手,希望通過大賽切磋技藝、提升技能,更渴望早日學有所成,用技能報效祖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站在賽場上的這些選手可以說人人都有兩(liang) 把刷子。從(cong) 他們(men) 身上不僅(jin) 能看到薪火相傳(chuan) 的工匠精神,也能看到時代賦予的創新活力。正是日複一日的堅守、苦練、傳(chuan) 承、創新,造就了這些本領高強的技術能手。在他們(men) 的成才之路上,有個(ge) 人努力,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學校和單位的培養(yang) 。在鼓勵年輕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同時,也希望各方能為(wei) 有誌於(yu) 此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成才路徑,幫助更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編輯丨寧柯 王曉沛

  攝像丨呂少波 周玉瑾

  剪輯丨趙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