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係統重要性銀行擴容至二十家 夯實金融體係穩定根基
係統重要性銀行經營穩健,金融體(ti) 係整體(ti) 穩定就有了堅實基礎。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展了2023年度我國係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認定了20家國內(nei) 係統重要性銀行,其中國有商業(ye) 銀行6家、股份製商業(ye) 銀行9家、城市商業(ye) 銀行5家。
這已是我國連續第3年發布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2020年12月,人民銀行和原銀保監會(hui) 聯合發布《係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原銀保監會(hui) )每年梳理30家參評銀行進行係統重要性評估,識別出其中的係統重要性銀行並發布名單。
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因規模大,複雜性高,與(yu) 其他金融機構關(guan) 聯性強,在金融體(ti) 係中提供關(guan) 鍵的金融服務,對整個(ge) 金融體(ti) 係的平穩高效運行有著重要影響。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些銀行在我國金融體(ti) 係中舉(ju) 足輕重,具有較高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強化對係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有助於(yu) 夯實我國金融體(ti) 係穩定的根基,增強市場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評估認定係統重要性銀行並提出更高的監管標準和要求,對於(yu) 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增強我國金融體(ti) 係穩健性具有重大意義(yi)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曆史經驗表明,係統重要性引發的係統性風險會(hui) 呈現出與(yu) 一般風險不同的特征,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對金融體(ti) 係產(chan) 生較強的傳(chuan) 染性,並對宏觀經濟運行產(chan) 生較大的衝(chong) 擊。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充分顯示了防範係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加強對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等成為(wei) 反思危機教訓、完善金融監管體(ti) 製的重要內(nei) 容。
據了解,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從(cong) 規模、關(guan) 聯度、可替代性和複雜性4個(ge) 維度共13項指標評估認定係統重要性銀行,得分超過100分的銀行進入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並按照得分高低分為(wei) 5組,組別越高表示係統重要性程度越高。由於(yu) 銀行發展戰略、業(ye) 務模式和增長速度不同,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組別分布可能發生邊際變化。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係統重要性銀行經營穩健,20家係統重要性銀行資產(chan) 規模合計占到我國銀行業(ye) 總資產(chan) 的61%,占到金融業(ye) 總資產(chan) 的一半左右,成為(wei) 金融體(ti) 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係統重要性銀行貸款同比增長11.5%,通過減費讓利等措施降低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不斷加大小微民營、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同時,係統重要性銀行保持較高資產(chan) 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截至6月末,上市係統重要性銀行平均不良率為(wei) 1.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wei) 10.8%、15.6%,撥備覆蓋率達到254%,均優(you) 於(yu) 銀行業(ye) 平均水平。
“逐步建立係統重要性銀行監管規則,有助於(yu) 提高我國銀行體(ti) 係穩健程度,在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同時,推動銀行業(ye) 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董希淼說,係統重要性銀行應提早規劃安排,適時補充資本,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風險處置機製,提高風險抵禦能力和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納入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後,不同類型的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各不相同。國有大行自身資本充足率較高,資本補充壓力相對可控,而部分股份製銀行未來或麵臨(lin) 較大的資本充足率壓力和資本補充壓力。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將共同做好係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工作,督促係統重要性銀行按規定滿足附加資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強抗風險能力和損失吸收能力,發揮好宏觀審慎管理與(yu) 微觀審慎監管合力,促進係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不斷夯實金融體(ti) 係穩定的基礎,更好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