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中國”凸顯中國經濟活力與韌性
新華社沈陽10月10日電(記者徐揚、丁非白)6日一早,沈陽市民王建開車帶著妻子和女兒(er) 從(cong) 大連返回沈陽,結束了為(wei) 期5天的假日旅行。在今年“中秋+國慶”8天超長假期加持下,旅遊市場迎來近年“最強”出遊季,有數億(yi) 人和王建一樣選擇了在假期出遊。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假期8天,國內(nei) 旅遊出遊人數8.26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7534.3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
假期間,傳(chuan) 統熱門目的地如北京、廣州、上海等“必去”景區均已“爆滿”。大城市旅遊的火熱延伸到了小城市,假期期間國內(nei) “小機場”旅客量上升明顯,飛往吉林延吉、遼寧丹東(dong) 、江西景德鎮等地的機票預訂量持續上升。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徐斌說:“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運輸啟動早,客流量大,我們(men) 為(wei) 此專(zhuan) 門加大運力投放。我們(men) 在熱門方向加開列車100對,對管內(nei) 動車組列車實施‘零備用’,同時安排63.5對動車組列車重聯運行,增加席位54萬(wan) 個(ge) ,盡管如此,部分線路還是一票難求。”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自9月27日假期運輸啟動以來,截至10月6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已超過1.6億(yi) 人次,單日客流量在9月29日創出了超2000萬(wan) 人次的曆史新高,鐵路客流火爆超過春運。
高鐵站內(nei) 熙熙攘攘,航站樓裏人頭攢動。“假期前五天,日均旅客量超過16.8萬(wan) 人次,同比翻兩(liang) 番。”首都機場運行控製中心運行高級經理謝悅說,機場迎來出行高峰,國內(nei) 航空業(ye) 務穩步增長,航班數超2019年同期水平。
今年中秋國慶假日,沈陽市累計接待國內(nei) 遊客1219.55萬(wan) 人次。9月末,經過一係列基礎設施改造後的沈陽方城舉(ju) 辦了禮城儀(yi) 式,借助多種藝術展示形式回顧了沈陽城厚重的曆史文化沿革和豐(feng) 富的人間煙火。在方城內(nei) ,遊客可以打卡世界文化遺產(chan) 沈陽故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全國示範步行街沈陽中街等著名景點。
攜程研究院認為(wei) ,“人從(cong) 眾(zhong) ”模式的回歸,證明旅遊行業(ye) 的複蘇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正在進入新常態。這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活力與(yu) 消費力的旺盛,中國消費市場大有可為(wei) 。
此外,夜景遊成為(wei) 一種流行的旅遊方式,許多遊客選擇在夜晚出行,感受城市的燈火輝煌。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夜間旅遊已經進入到市場有需求、產(chan) 業(ye) 有供給、政策有支持的新階段。夜間經濟已經成為(wei) 中國旅遊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夜間娛樂(le) 和消費活動蓬勃發展,為(wei) 經濟增長和就業(ye) 創造了機會(hui) 。
記者從(cong) 攜程研究院了解到,今年“十一”假期首日出境訂單較今年“五一”增長54%,較去年“十一”假期首日增長11倍,出境遊熱門目的地國家包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ya) 、新加坡、澳大利亞(ya) 、英國等。
世界旅遊及旅行業(ye) 理事會(hui) (WTTC)研究預測,預計到2023年底,中國旅遊業(ye) 將貢獻1.48萬(wan) 億(yi) 美元經濟產(chan) 值,比2022年增長150%以上。WTTC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朱莉婭·辛普森表示:“一方麵,中國遊客希望再次探索世界。另一方麵,國際遊客也渴望來到這個(ge) 神奇的國家,這裏有豐(feng) 富的文化、令人驚歎的風景和熱情好客的人們(men) 。”
中國經濟數據指標回暖向好讓市場信心大增,近日,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2023年GDP增速的預測值。花旗銀行最新研報將中國2023年的增長預期上調至5%。花旗認為(wei) ,中國經濟已來到周期底部,隨著政策趨勢升溫,市場關(guan) 注有效需求會(hui) 否回升。預計中國的零售銷售將改善,工業(ye) 生產(chan) 將保持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