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共建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貢獻青春力量

發布時間:2023-10-12 11: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0年風雨無阻,而今滿目繁華。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哈薩克斯坦——這片古絲(si) 綢之路經過的土地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在出訪東(dong) 南亞(ya) 期間又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由此構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兩(liang) 千多年的交往曆史證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理念付諸實踐,碩果累累。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從(cong) 謀篇布局的“大寫(xie) 意”發展為(wei) 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截至今年6月,已經吸引來自全球五大洲152個(ge) 國家和32個(ge) 國際組織加入,成為(wei) 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台。

  灘塗成良港、天塹變通途,商貿的互通有無、人文的交流互鑒,都折射出共建“一帶一路”所帶來的非凡成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不僅(jin) 給相關(guan) 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wei) 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ti) 係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落地生根。

  世界的未來屬於(yu) 年輕一代,青年也為(wei) 推進人類和平與(yu) 發展的崇高事業(ye) 注入強大蓬勃的力量。共建“一帶一路”,第一個(ge) 10年隻是序章,在青春力量的澎湃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必將展現出更為(wei) 強勁的韌性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為(wei) 世界鋪就廣闊光明的幸福之路。

  

  跨越山海,阡陌通達。在非洲國家剛果(布),有一條家喻戶曉的公路——國家1號公路,它綿延535公裏,穿越高原、河穀,經過原始森林和沿海平原,最終抵達大西洋出海口城市黑角。這條在法國人看來“不可能修成的路”,在中國建設者手中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剛果(布)總統薩蘇感慨,是中國建設者圓了剛果(布)幾代人的夢想,“中國是真心實意幫助我們(men) 發展經濟”。

  1號公路“從(cong) 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的故事,是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yu) 加強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的生動縮影。中老鐵路成為(wei) 國際物流的“黃金通道”;中白工業(ye) 園、泰中羅勇工業(ye) 園、埃塞俄比亞(ya) 東(dong) 方工業(ye) 園等境外合作工業(ye) 園區迅速發展;中歐班列從(cong) 2012年開行42列到2022年開行1.6萬(wan) 列……10年來,當一條條公路鐵路竣工通車,一片片工廠園區落成投產(chan) ,一座座醫院學校拔地而起,帶來的不僅(jin) 是肉眼可見的物理變化,更是“一帶一路”將共建國家連接起來,攜手走向繁榮發展的無窮希望。

  互通有無,商貿繁榮。“一帶一路”貫穿亞(ya) 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dong) 亞(ya) 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再現了古絲(si) 綢之路陸上“使者相望於(yu) 道,商旅不絕於(yu) 途”的盛況、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沿著曆史正確的方向,推動經貿合作向更廣、更深處拓展。

  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yu) 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增長6.4%;與(yu) 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yi) 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yi) 美元;中國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ye) 額累計分別達到2萬(wan) 億(yi) 美元、1.3萬(wan) 億(yi) 美元……這些不僅(jin) 是抽象的數字,更關(guan) 乎萬(wan) 千普通人的民生福祉。不管是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hui) 和發展平台,輕鬆品嚐到來自千裏之外的異國美食,還是通過跨境電商便捷購物,都是在切實提升人們(men) 的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

  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不同國家的曆史文化參差有別,理念上的差異在所難免。推動人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人民心與(yu) 心的交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設立“絲(si) 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舉(ju) 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yu) 遺產(chan) 論壇、青年學生“漢語橋”夏令營等活動,通過“魯班工坊”將中國工匠精神和古老的東(dong) 方智慧傳(chuan) 播出去……10年來,我國深入開展了教育、科學、文化、體(ti) 育、旅遊、考古等領域合作,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共建“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形成“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和諧奏鳴曲。

  大道不孤,眾(zhong) 行致遠。正如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所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向一致,有助於(yu) 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和諧發展,對於(yu) 通過國際合作解決(jue) 當今世界麵臨(lin) 的諸多挑戰具有重大意義(yi) 。

  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wei) 全球產(chan) 生1.6萬(wan) 億(yi) 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wan) 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wan) 人將擺脫中度貧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屬於(yu) 世界,它展現的是中國胸懷天下的大國擔當,鋪就的是一條通過共商、共建、共享造福世界的減貧之路、幸福之路、希望之路。

  

  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有一幅描繪張騫出使西域的珍貴壁畫。2000多年前,這位“堅忍磊落奇男子”持節西行,鑿空萬(wan) 裏,開拓了一條綿延千年的陸上絲(si) 綢之路。此後,無數先輩穿越荒漠,劈波斬浪,讓中國與(yu) 世界的聯係更加緊密。從(cong) 大眾(zhong) 餐盤中日漸豐(feng) 富的瓜果香料,到絲(si) 綢針線在歐亞(ya) 大陸的不同角落穿梭,從(cong) 芳香茶茗遠銷海外,到音樂(le) 舞蹈、語言文字彼此交融,無不銘刻著文明交流互鑒的深刻印記。古絲(si) 綢之路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根植曆史,繼承了協和萬(wan) 邦、天下大同的中華傳(chuan) 統理念,更是麵向未來,成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平台。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ti) 係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與(yu) 此同時,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地區衝(chong) 突、軍(jun) 備競賽、糧食安全、恐怖主義(yi) 等傳(chuan) 統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問題交叉疊加,人類共同生活的這顆美麗(li) 星球麵臨(lin) 嚴(yan) 重威脅。

  麵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社會(hui) 何去何從(cong) ”的根本性追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為(wei) 回應時代之問、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提供了中國方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正是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生動實踐。它順應了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的內(nei) 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完善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chuan) 遞的是希望。共建“一帶一路”雖跨越不同國家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曆史傳(chuan) 統、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風俗習(xi) 慣,但實現發展繁榮是各國共同的追求。抓住了這一關(guan) 鍵,就抓住了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各方緊緊抓住發展這個(ge) 最大公約數,發揮各自資源和潛能優(you) 勢,激發各自增長動力,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共同營造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推動形成世界經濟新中心、新動能,帶動世界經濟實現新的普惠性增長,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談及古絲(si) 綢之路,習(xi) 近平曾這樣闡述:“這些開拓事業(ye) 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wei) 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如今,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wei) 原則,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與(yu) 正確義(yi) 利觀,它摒棄了“你輸我贏”的零和邏輯,跳出了意識形態對立、地緣政治博弈的冷戰思維,堅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yu) 者、貢獻者、受益者,推動實現了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青年是世界的未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廣闊未來屬於(yu) 青年。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做過客、不當看客,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理應成為(wei) 這一代年輕人的曆史自覺。

  10年來,共建國家青年以實際行動廣泛開展人文交流和民生合作,為(wei) 促進民心相通、實現共同發展匯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hui) 連續舉(ju) 辦16場,1500多名各國青年代表踴躍參加,分享自己對脫貧減貧、氣候變化、抗疫合作等主題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wei) ;為(wei)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的青年利用自身所學,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踐行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無數青年不辭辛勞,在海外項目建設第一線揮灑汗水、激蕩青春……

  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一大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青年湧現出來,他們(men) 用過硬的專(zhuan) 業(ye) 本領和平等包容的對話精神,延續著絲(si) 路友誼,創造著絲(si) 路輝煌。

  “誌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作為(wei) 長周期、跨國界、係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共建“一帶一路”的第一個(ge) 10年隻是序章。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發展,未來,仍需廣大青年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努力。

  需要看到,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設施建設、技術、資本、貨幣、貿易、文化、政策等方方麵麵。廣大青年人才響應時代召喚,充分發揮自身所學,才能更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延伸下去,把基礎不斷夯實,讓枝葉更加繁茂。還要看到,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仍然存在政治、安全、經濟、法律等風險,一些地方還存在推進瓶頸和桎梏。青年群體(ti) 思維敏銳、視野廣闊、靈活性強,在化解風險挑戰方麵貢獻更多青春智慧,既是不容推卸的時代責任,也是實現自身成長的寶貴契機。

  青年是人民友誼的生力軍(jun) ,他們(men) 往往情趣相近、意氣相投,最容易結下純真的友誼。未來,期待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廣闊平台上,看到更多敢想敢為(wei) 、包容開放的青春身影,聽到更多坦誠分享、真誠互助的聲音,為(wei) 消除和平之殤、破解發展之困建言獻策,為(wei) 共同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lan) 科潘在《絲(si) 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shu) 中指出,“絲(si) 綢之路曾經塑造了過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當今的世界,也將塑造未來的世界。”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在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路途中,或遇風險挑戰,或有困難桎梏,但隻要各方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克服艱難險阻,實現更高質量的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

  本報評論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