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秋季傳染性疾病高發,兒童做好防護別大意

發布時間:2023-10-13 15:11:00來源: 文匯報

  進入十月,秋意漸濃,秋季也是傳(chuan) 染性疾病的高發季。記者昨天從(cong) 滬上兒(er) 童專(zhuan) 科醫院獲悉,多家醫院門急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患兒(er) 以甲型流感、肺炎支原體(ti) 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為(wei) 主,也有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病、諾如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的散發。

  醫生提醒,積極預防秋季高發傳(chuan) 染性疾病,在做好個(ge) 人基本防護的同時,勤洗手、常通風,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也要適當鍛煉,增強抵抗力。

  “眼下,兒(er) 童支原體(ti) 肺炎進入高發季,患兒(er) 年齡越小,混合感染的風險越大。”上海市兒(er) 童醫院呼吸科醫生方永雙告訴記者,肺炎支原體(ti) 屬於(yu) 人群普遍易感的,尤其是學齡期兒(er) 童最易“中招”。

  方永雙表示,多數情況下,患者感染後僅(jin) 出現輕微的咳嗽、發熱、咽痛等感冒症狀,可伴有頭痛、流涕、耳痛等。但由於(yu) 幼兒(er) 抵抗力相對較弱,隨著病情進展,也會(hui) 出現肺炎甚至肺內(nei) 和肺外並發症等情況。“肺部早期體(ti) 征不明顯,許多患兒(er) 早期隻能通過胸部影像學檢查確診肺炎,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呼吸科主任王立波告訴記者,兒(er) 童支原體(ti) 感染導致肺炎後,不少患兒(er) 需要靜脈補液治療。“目前醫院每天輸液病例數不少,部分患兒(er) 還需要留觀和住院。”目前,院方也與(yu) 上海市南片區兒(er) 科醫聯體(ti) 單位聯動,將部分輕症患兒(er) 引流至醫聯體(ti) 單位進行隨訪。

  開學後,兒(er) 童、青少年交往互動更頻繁,還要警惕諾如病毒、手足口病等腸道傳(chuan) 染病。日前,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發出提醒,秋季也是手足口病高發期,該病多發生於(yu) 學齡前兒(er) 童,尤其是托幼機構和學校易發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學生一定要養(yang) 成良好的衛生習(xi) 慣、飲食習(xi) 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

  市疾控中心陸殷昊醫師同時提醒,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er) 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特別是要盡量避免與(yu) 其他有發熱、出疹症狀的兒(er) 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hui) 。“建議6月齡至5歲兒(er) 童及時全程接種EV71疫苗,早接種早保護。”陸殷昊說。

  此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也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季。記者從(cong) 上海市兒(er) 童醫院獲悉,近期,以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為(wei) 主的病毒性腹瀉檢出率有所增加,較前一周增加近6%。感染諾如病毒後,兒(er) 童症狀以嘔吐為(wei) 主,成人則腹瀉居多。醫生表示,諾如病毒胃腸炎屬於(yu) 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後症狀輕,無需治療,休息2至3天即可康複,可口服糖鹽水等補充因為(wei) 嘔吐、腹瀉消耗掉的水分。

  目前,一些兒(er) 童專(zhuan) 科醫院已在根據實際就診情況,通過增派人手、增加號源、擴容診療區等方式動態調整服務。麵對傳(chuan) 染性疾病易引起患兒(er) 發燒的情況,醫生也提醒家長,2月齡以下兒(er) 童可采用物理降溫,如減少衣物、降低周圍環境溫度、溫水擦身等;2月齡以上兒(er) 童,可根據醫囑服用退熱藥。

  如果孩子發生高熱驚厥,立刻將患兒(er) 放到平坦處,側(ce) 臥或頭偏向一側(ce) ,鬆開衣領,保持呼吸通暢,清理口腔內(nei) 嘔吐物,並及時送醫。如果患兒(er) 出現皮膚蒼白花紋、喂養(yang) 困難、尿量減少等症狀,要及時就醫。(記者李晨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