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周年)匯豐銀行主席王冬勝:香港銀行業可成“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橋梁
中新社香港10月12日電 題:匯豐(feng) 銀行主席王冬勝:香港銀行業(ye) 可成“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橋梁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韓星童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麵向下一個(ge) 十年,香港如何更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多樣化融資需求?香港上海匯豐(feng) 銀行(簡稱“匯豐(feng) 銀行”)主席王冬勝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坐擁“一國兩(liang) 製”之利,香港銀行業(ye) 可成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橋梁。
回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的發展,王冬勝表示,香港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樞紐,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豐(feng) 富人民幣產(chan) 品生態圈,取得積極成效。
他提到,2007年,第一筆離岸人民幣債(zhai) 券在香港發行;2009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在香港啟動;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香港作為(wei) 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樞紐的作用更加凸顯。許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現在用人民幣做生意,他們(men) 可以用人民幣在香港發債(zhai) 、融資、投資,香港變成一個(ge) 人民幣資金池,不同類型的人民幣產(chan) 品愈加豐(feng) 富。
“人民幣國際化不隻是看一個(ge) 國家是否用人民幣做儲(chu) 備貨幣和貿易結算,最重要的是民眾(zhong) 對人民幣有沒有信心。”王冬勝認為(wei) ,長遠來講,各國民眾(zhong) 對人民幣接觸越多,將培養(yang) 使用人民幣的習(xi) 慣,從(cong) 而提升對人民幣的信心。
作為(wei) 一家有悠久曆史的國際銀行,匯豐(feng) 銀行目前在亞(ya) 太區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分支機構,有的分行曆史超過百年。王冬勝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它代表的不僅(jin) 是貨幣可以自由流通兌(dui) 換,最重要的是各國文化在此交流,因此香港金融業(ye) 熟悉不同國家的法律、客戶喜好和風險情況。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香港和匯豐(feng) 都扮演著橋梁的角色,發揮自身所長協助內(nei) 地企業(ye) 、機構“走出去”,幫助把外資“引進來”。
“綠色絲(si) 綢之路”是實現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有機構預計,亞(ya) 洲未來30年的氣候投資需求約66萬(wan) 億(yi) 美元。王冬勝表示,可以通過在香港發行綠色債(zhai) 券,將香港打造成為(wei) 綠色金融融資中心。匯豐(feng) 的目標是努力爭(zheng) 取在2030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的零排放,並在2050年實現“零碳”融資和投資組合。
王冬勝說,銀行不可能懂得所有行業(ye) 的商業(ye) 模式和零排放策略,因此其中蘊藏著很多商業(ye) 機會(hui) 。首先需要一些谘詢公司,它們(men) 不僅(jin) 了解不同行業(ye) 的碳排放情況,而且懂得怎樣推動企業(ye) 跟銀行合作。其次,在實現零排放的過渡期,銀行可以通過提供貸款或者融資,幫助企業(ye) 購買(mai) 實現零排放的設備和技術。最後,碳排放權交易也很重要,他了解到國家已在上海設立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中心,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目標。
談及近年一些跨國企業(ye) 將亞(ya) 太總部遷離香港,有評論擔憂香港會(hui) 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王冬勝說:“我從(cong) 事銀行業(ye) 的四十多年,見過許多次金融危機,每次都有人說‘香港完了’,但香港每次都能重新起來。”
他說,香港有國家在身後,有龐大的內(nei) 地市場支持。當下世界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一國兩(liang) 製”的優(you) 勢依然存在,普通法根基深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並且正在打造創科中心。香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擴大自身的吸引力,“我對香港很有信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