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營經濟展內在向心力 樂清民企畫好“兩個健康”同心圓
中新網溫州10月12日電(張益聰)浙江民營經濟活躍,其中尤以溫州人遍布世界成為(wei) “溫州現象”,而樂(le) 清是民營經濟“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溫州因溫州人揚名,核心在人,樂(le) 清亦同。改革開放以來,走遍千山萬(wan) 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wan) 語、吃盡千辛萬(wan) 苦的“四千精神”是樂(le) 清人的寫(xie) 照。如今,浙商屬性融入浙企,生發出“兩(liang) 個(ge) 健康”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賦能樂(le) 清企業(ye) 家、企業(ye) 的內(nei) 在向心力,共同畫好同心圓,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化疑難 紅色力量入微
作為(wei) 樂(le) 清市龍頭企業(ye) ,合興(xing)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合興(xing) 集團)此前在查賬時發生了一件怪事。合興(xing) 集團下屬浙江電工公司員工隻有700餘(yu) 人,然而顯示在賬目上,該公司每天卻能吃掉皮蛋、鹹蛋1000餘(yu) 個(ge) 。
經查處,皮蛋、鹹蛋供應商的送貨司機進入了合興(xing) 集團黨(dang) 委的視野,並在後續蹲點中找到關(guan) 鍵證據,確認了司機的犯罪行為(wei) ,最終排除了內(nei) 部貪腐的可能性,且追回了公司31萬(wan) 元損失。
這僅(jin) 是合興(xing) 集團“紅色引擎”發力,廉潔文化蘊藏,不放任任何一項“微權力”的縮影。
“真正做到發揮黨(dang) 建工作的實質作用,不擺花架子。”合興(xing) 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守奎說,將黨(dang) 政優(you) 勢轉化為(wei) 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合興(xing) 集團的企業(ye) 文化是“紅”的底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在合興(xing) 集團內(nei) 部,3000餘(yu) 名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為(wei) 緊抓企業(ye) 凝聚力,2014年,一支紅色調解隊伍在合興(xing) 集團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紅色調解員化解了80餘(yu) 起糾紛,幫助員工解決(jue) 困難180餘(yu) 起,助力合興(xing) 逐步實現“職工零違法、勞資零投訴、公司零賠償(chang) ”,企業(ye) 員工流失率每年控製在5%之內(nei) 。因此,2022年合興(xing) 集團被評為(wei) 全國和諧勞動關(guan) 係創建示範企業(ye) 。
此外,合興(xing) 集團從(cong) 自身廉潔文化延伸,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e) ,勇擔社會(hui) 責任。近年來,合興(xing) 集團黨(dang) 委每年投入資金20多萬(wan) 元,分別與(yu) 虹橋鎮溪西村、北村、龍坦村開展村企共建活動;堅持同7所學校開展共建活動,今年來,幫助困難學生350名,捐資80多萬(wan) 元。
“丁頭石”他鄉(xiang) 如故 融入浙商思維
“丁頭石”是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珠城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張建春常提起的詞。這是張建春老家吉林省磐石市的一種說法,指的是城牆基石。張建春用“丁頭石”比喻他和員工,即便如今公司已經遷移到樂(le) 清,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也隨之而來。
時間回到2013年12月初,在珠城科技磐石老廠房會(hui) 議室中,該公司董事會(hui) 召集企業(ye) 中高層,討論公司未來何去何從(cong) ,而這次會(hui) 議成了珠城科技的一個(ge) 轉折點。
彼時,珠城科技連續7年年產(chan) 值在2億(yi) 元上下浮動,如不突破瓶頸,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5年後,根據先前製定的戰略方針,珠城科技年產(chan) 值突破5億(yi) 元,而這個(ge) 數字在來到樂(le) 清後的2022年來到了11億(yi) 元。
來到樂(le) 清的“丁頭石”們(men) 並沒有水土不服,反而融入當地,形成了浙商思維。這一點該公司員工王誌軍(jun) 深有感觸,“珠城願意用心栽培員工,讓員工更有歸屬感、獲得感,也激勵著員工不斷奮鬥。”他說,17年間,從(cong) 一名普通銷售員,到進出口業(ye) 務總經理,公司的股權激勵機製讓他搖身變股東(dong) 。
“企業(ye) 通過文化建設,把員工融入企業(ye) 的發展之中,創造出適合員工發展的管理氛圍和內(nei) 部環境,充分釋放出每位員工的效能,令企業(ye) 獲得長久生命力。”張建春表示,每一塊“丁頭石”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
“長期價(jia) 值”深耕 助企科技創新
“在我看來,企業(ye) 要堅持做難而長期有價(jia) 值的事,才能獲得更多‘贏’的機會(hui) ,從(cong) 而推動企業(ye) 健康、高質量發展。”浙江天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正電氣)董事長高天樂(le) 說,一路走來,深耕技術創新,從(cong) “產(chan) 品輸出”到“方案輸出”,天正電氣的科創故事正當時。
隨著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崛起,天正電氣在求新謀變的過程中,瞄準新能源、新基建等“兩(liang) 新”機遇,持續加大基礎技術、平台型技術及前瞻技術的研究,開展“兩(liang) 新”領域前沿技術攻關(guan) ,攻克多項核心技術,持續滿足風電、光伏、儲(chu) 能等行業(ye) 客戶的產(chan) 品迭代需求。
“追求極致的創新,已深刻在天正人的基因中。”天正電氣產(chan) 品與(yu) 研發副總裁葛世偉(wei) 說。
截至2023年6月,天正電氣累計申請專(zhuan) 利1625件,累計獲得授權專(zhuan) 利1374件,其中發明專(zhuan) 利112項,並先後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級綠色工廠、浙江省未來工廠等榮譽,實現產(chan) 品研製周期縮短40%,交付周期縮短25%。
在謀發展的道路上,浙商“朋友圈”一直是隱形資源。近年來,天正電氣與(yu)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稱:天合光能)“光電聯動”合作密切,而從(cong) 小額度訂單試水,到鐵杆盟友,雙方的合作不斷在深化。
正是看重天正電氣著眼“長期價(jia) 值”的戰略眼光,以及深耕技術的企業(ye) 核心內(nei) 涵,天合光能、陽光電源、創維光伏等國內(nei) 眾(zhong) 多新能源頭部企業(ye) 成為(wei) 天正電氣的核心供應商,並共同開發、創新新產(chan) 品。
在“兩(liang) 個(ge) 健康”引領下,浙商內(nei) 在向心力越來越強勁。就溫商、樂(le) 商而言,不僅(jin) 凝聚自身,更團結周邊,不僅(jin) 紮根“浙”土,更內(nei) 求外引,並立足企業(ye) 文化,為(wei)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