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兒童抑鬱症≠成人抑鬱症 或誘發嗜睡症狀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睡眠障礙往往是精神障礙常見的伴發疾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睡眠醫學中心教授潘集陽表示,與(yu) 成人抑鬱症不同,兒(er) 童抑鬱症表現出獨特的症狀,需要家長、教育者和醫療專(zhuan) 家的關(guan) 注與(yu) 早期識別幹預。對於(yu) 兒(er) 童出現的無端發脾氣、暴躁等情緒以及莫名的軀體(ti) 不適,家長和老師應引起重視。
今年12歲的彤彤(化名)從(cong) 小就是優(you) 等生,但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彤彤最近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症狀——嗜睡,感覺總是睡不醒。老師起初覺得是彤彤作息不規律,晚上貪玩手機,於(yu) 是要求家長好好管教,彤彤卻說自己不是故意要在課堂上睡覺,而是無法克製睡意。
經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睡眠門診評估後,醫生發現彤彤存在抑鬱情緒。在醫生的詢問下,彤彤說自己經常會(hui) 躲起來偷偷哭泣,認為(wei) 爸爸媽媽自從(cong) 有了弟弟以後就不愛自己了,自己的學習(xi) 壓力大,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稱自己活著沒有什麽(me) 意義(yi) ,曾多次用手掐自己脖子及撞頭等傷(shang) 害自己。
為(wei) 進一步明確彤彤的睡眠問題,醫生建議彤彤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行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MSLT),以求進一步明確診斷。
潘集陽根據其臨(lin) 床表現及相關(guan) 輔助檢查結果考慮彤彤存在:1、重性抑鬱障礙;2、可疑發作性睡病。就目前情況而言,建議其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同時進行藥物治療,主要治療原發病即情緒問題,睡眠問題也會(hui) 隨之改善。
“兒(er) 童抑鬱症是一種常見但常常被忽視的心理健康問題。”潘集陽表示,兒(er) 童抑鬱症的前兆未必表現為(wei) 情緒低落、悲傷(shang) 萎靡,而是焦慮、易怒,或非器質性的軀體(ti) 症狀。此外,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會(hui) 認為(wei) 失眠與(yu) 抑鬱症息息相關(guan) ,但睡眠過多同樣也與(yu) 抑鬱症相關(guan) 聯。白天過度嗜睡通常被認為(wei) 是睡眠紊亂(luan) 或睡眠不足的結果。這種表現與(yu) 多種睡眠障礙相關(guan) ,如失眠、睡眠鼾症、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和不寧腿綜合征,而實際上最常與(yu) 心理疾病相關(guan) ,特別是抑鬱障礙
潘集陽稱,睡眠過多是抑鬱症的不典型表現,更多見於(yu) 年輕人(<30歲抑鬱症患者中有40%,50歲抑鬱症患者中10%)和女性,主要表現包括白天嗜睡,日間休息後感覺不能恢複精力或警覺,但不包括夜間睡眠。這一現象與(yu) 長期、嚴(yan) 重和難治性抑鬱症有關(guan) ,也可能提示潛在的雙相障礙。因此,早期識別與(yu) 治療是改善患者睡眠問題及預後的重要保障。(蔡敏婕張燦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