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為“脆皮大學生”而擔憂
作者:土土絨
“炸個(ge) 香腸給自己,炸個(ge) 二級燒傷(shang) 。”“刷短視頻憋笑,鼻動脈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醫院”“側(ce) 躺玩手機確診斜視”……最近,“脆皮大學生”詞條走紅網絡,成為(wei) 不少大學生們(men) 主動對號入座的新標簽。
所謂的“脆皮大學生”,是指新一代大學生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身體(ti) 毛病卻極多,脆弱到了一碰就壞的地步,出現了“脆皮現象”。那麽(me) ,當代大學生真的如此脆弱嗎?
這些年來,關(guan) 於(yu) 大學生身體(ti) 素質的討論常常引發關(guan) 注。大學生群體(ti) 中確實有不少人存在生活習(xi) 慣不好、體(ti) 育鍛煉較少等問題,大學生整體(ti) 身體(ti) 素質也確實有所下滑。但是,情況遠遠沒到那麽(me) 嚴(yan) 重的地步,大學生的體(ti) 質也沒有差到堪稱“脆弱”的程度。所謂的“脆皮大學生”,隻不過是自媒體(ti) 時代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催生的概念而已。
大學生剛剛離開管理嚴(yan) 格的高中,開始了環境寬鬆、主要依靠自我管理的大學生活。高壓驟然消失,他們(men) 在學習(xi) 、生活上難免有一些“放縱”的時候,比如熬夜,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等。另一方麵,他們(men) 獨立生活的經驗不足,還不能從(cong) 容地應付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做菜做得手忙腳亂(luan) ,做體(ti) 力勞動時不懂自我保護等等,偶爾鬧點笑話、出點小意外也實屬正常。反應在身體(ti) 上,就是一不小心就磕著、碰著,“莫名其妙”地受傷(shang) 了,讓大好青年變成了“脆脆鯊”。
年輕人天性愛分享,加上身處自媒體(ti) 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於(yu) 是,他們(men) 自然而然地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遭遇,尋找聲氣相投的夥(huo) 伴。往往一個(ge) 人說了一件“糗事”,很快就能吸引來許多有類似經曆的網友,形成熱烈討論的氛圍。這是年輕人網絡社交的一種方式,是上一代人所沒有經曆過的。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為(wei) 什麽(me) 那麽(me) 多大學生愛與(yu) “脆皮”對號入座了。
從(cong) 傳(chuan) 播規律來看,普普通通的生活沒人關(guan) 注,隻有非常態的、令人驚訝的事情才容易吸引眼球。換句話說,網絡會(hui) 放大這些“非常態”的聲音,比如“打遊戲氣進醫院”“上廁所骨折”……這就形成了信息上的幸存者偏差,仿佛所有大學生都很“脆皮”,而常態的大學生活卻不被“看見”。但事實顯然不是如此。
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為(wei) “脆皮大學生”而焦慮,從(cong) 這個(ge) 詞條中,我們(men) 甚至能讀出一些樂(le) 觀來。“脆”是自嘲,“皮”一下是自嗨。大學生們(men) 敢於(yu) 自嘲,敢於(yu) 將自己的脆弱展示出來,本身就表明了一種自信樂(le) 觀的心態。他們(men) 不諱疾忌醫,也不過度憂慮,而是用一顆平常心笑著麵對不期而來的意外傷(shang) 害或疾病,並積極地去治療、去解決(jue) 問題。這種心態值得讚賞。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或許部分大學生偶爾有些“脆皮”,但他們(men) 的內(nei) 心卻依然堅強。
所謂的“脆皮”,不過是大學生們(men) 人生路上一個(ge) 小小的磕絆而已,我們(men) 大可不必為(wei) 他們(men) 擔憂,而應該相信他們(men) 完全有能力跨過這一步,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和成熟。當然,學校、家庭也應引導大學生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和運動習(xi) 慣,鍛煉身體(ti) ,增強體(ti) 質,減少意外傷(shang) 害的機會(hui) 。我們(men) 樂(le) 見大學生的身體(ti) 素質越來越好。(土土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