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作者:董振華(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事關(guan) 黨(dang) 的前途命運,事關(guan) 國家長治久安,事關(guan) 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圍繞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最關(guan) 鍵就是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用好這一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麵和全過程,更好轉化為(wei) 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黨(dang) 和人民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薪火相傳(chuan) 的文化基因,也深刻闡明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還深刻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充分表明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的文化自覺。
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曆史根基和文化基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chan) 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nei) 容已經成為(wei) 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曆史流變中,之所以能夠曆經磨難而又浴火重生、生生不息,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文明從(cong) 未中斷的民族,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er) 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wei) 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必須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傳(chuan) 承發展。
在黨(dang) 和人民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在啟蒙與(yu) 救亡中孕育,在爭(zheng) 取獨立與(yu) 解放中豐(feng) 富成熟,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以革命為(wei) 精神內(nei) 核和價(jia) 值取向,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破舊立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推動民族獨立與(yu) 人民解放,走向社會(hui) 繁榮與(yu) 國家富強,成為(wei) 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傳(chuan) 承發展。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一脈相承,是我們(men) 黨(dang) 在團結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進程中,進一步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凝聚升華發展出來的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中國人民偉(wei) 大實踐的生動體(ti) 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源自於(yu) 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熔鑄於(yu)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植根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ge) 政黨(dang) 、哪個(ge) 國家、哪個(ge) 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men) 要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提供文化底蘊,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yu) 文化品格中,養(yang) 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
秉持開放包容,增強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ti) 係。從(cong) 曆史上的佛教東(dong) 傳(chuan) 、‘伊儒會(hui) 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dong) 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傳(chuan) 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史,就是一部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和實生物、革故鼎新的創新史,內(nei) 在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也為(wei) 我們(men)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偉(wei) 大的中國智慧。
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人類文明多彩多姿、多元並存,各種文明都是平等的,都是人類在生存發展中創造的,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隻有深刻認識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才能不斷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實現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彼此借鑒、求同存異、和諧共生,使人類文明更加姹紫嫣紅、欣欣向榮。人類文明延續至今,每一種文明都有其曆史合理性,都有其時代進步性,都有著獨特的優(you) 勢。“不同”“多元”是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更是現代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標誌。一種文明發展終有其局限,隻有做到兼容並蓄,開放學習(xi) 借鑒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實現自身的發展。
開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誌。隻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hui) 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中華文明一經形成,就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能夠在開放中吸收異質文明、在包容中消化異質文明、在多元融會(hui) 中更新自身,而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就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文明傳(chuan) 承的土壤中。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天下大同”“協和萬(wan) 邦”的寬廣胸懷,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得益於(yu) 中華文化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這樣的文化自信而不狹隘排外,才能有容乃大,不斷在文化傳(chuan) 播、交流、互動中得以發展、得以進步。
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世界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無論是對內(nei) 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我們(men) 比以往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對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各種文明采取學習(xi) 借鑒的態度,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you) 秀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優(you) 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世界文明曆史揭示了一個(ge) 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yu) 時俱進,不斷吸納時代精華。我們(men)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我們(men) 就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這個(ge) 重大命題本身就決(jue) 定,我們(men)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堅守好這個(ge) 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diu) 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於(yu) 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hui) 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men) 要深入挖掘和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在守正創新中構築中華文化新氣象、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堅持守正創新的前提是守正,就是要堅守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堅守“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根本要求,堅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動搖不得。我們(men)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複其具體(ti) 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yi) 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之本不動搖,就必須立足本國實際,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不停步,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我們(men) 就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麵挖掘,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yi) ,有效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wei) 新的理論優(you) 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從(cong) 而鞏固和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
堅持守正創新的要求是創新,就是要創造新思路、新話語、新機製、新形式,要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銜接。我們(men) 要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yu) 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xi) 和借鑒人類社會(hui) 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you) 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dang) 的理論,形成兼容並蓄、博采眾(zhong) 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推動文化創新和文化自覺,返本開新,從(cong) 而永葆中華文明創新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在“七個(ge) 著力”上下功夫,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堅守好魂脈和根脈,做到返本開新,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銜接,切實擔負起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