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在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收藏著一個(ge) 用中國結串起、鏤空花紋精致裝飾的肯尼亞(ya) 蒙內(nei) 鐵路紀念U盤。這個(ge) 禮物,記錄下中方融資並承建的蒙內(nei) 鐵路為(wei) 東(dong) 非地區互聯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贏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蒙內(nei) 鐵路列車車身上“連接國家,走向繁榮”的標語業(ye) 已成為(wei) 現實,寫(xie) 照著中非命運與(yu) 共、攜手同行。
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提出10周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全球超過3/4的國家和30多個(ge) 國際組織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共建“一帶一路”理念被寫(xie) 入聯合國、亞(ya) 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製成果文件……一個(ge) 個(ge) 數字、一項項碩果,見證著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huo) 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從(cong) 倡議到實踐,從(cong) 謀篇布局的“大寫(xie) 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一帶一路”這顆夢想的種子逐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為(wei) 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ti) 係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成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實踐。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平台,也是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中老鐵路、雅萬(wan) 高鐵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領域合作穩步擴大,促進要素流動更加暢通;中歐班列鋪展運行線路80多條,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的217個(ge) 城市;“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ge) 共建國家的年輕人掌握職業(ye) 技能……十年攜手並進,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交響樂(le) ,成為(wei) 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百花園”,更讓這樣的共識不斷凝聚: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的世界的內(nei) 在要求,是各方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康莊大道。
得益於(yu) 共建“一帶一路”,菌草種植在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幫助數萬(wan) 人擺脫貧困,馬達加斯加首都郊區的養(yang) 雞戶再也不用擔心雞蛋在運輸過程中大量破損,瀾湄國家7000多名居民飲水安全有了保障,世界更多地方的人蓋起了新學校和醫院、接入了互聯網、用上了安全的電、乘上了現代交通工具。順應各國人民渴望共享發展機遇、創造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共建“一帶一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ju) 措,帶給共建國家實實在在的好處,帶給共建國家人民真真切切的獲得感,讓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可親(qin) 可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偉(wei) 大的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的實踐。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國迫切需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促進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yi) 愈發彰顯。走過10年,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事件。作為(wei) 長周期、跨國界、係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第一個(ge) 10年無疑隻是序章,更美好的未來值得期待。我們(men) 堅信,隻要各方攜手同心、行而不輟,一定能不斷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更高質量的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
一個(ge) 理念,穿過時間的長河,激活2000多年的文明記憶;一個(ge) 倡議,跨越山海的阻隔,激發150多個(ge) 國家實現夢想的熱情。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wei) 新的曆史起點再出發,中國願與(yu) 各國一道,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共同書(shu) 寫(xie) 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qin) 、文明互學互鑒的絲(si) 路時代新篇,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