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連線評論員·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③)
對話人:
周珊珊 本報評論員
單士兵 重慶日報評論員
周珊珊: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時,強調“要更好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貫東(dong) 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you) 勢,更好聯通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用好兩(liang) 種資源,提升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身居內(nei) 陸腹地,重慶不靠海、不沿邊,但擁有沿江優(you) 勢,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根據自身特點,重慶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
單士兵:聯結點這個(ge) 區位優(you) 勢,決(jue) 定了重慶要從(cong)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融合上破題,加快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建設,打造內(nei) 陸開放高地。以長江之水為(wei) 紐帶,推開重慶麵向全國其他地區的開放之門;借力共建“一帶一路”,拓展重慶麵向全球的開放空間。重慶不斷發揮自身能動性,從(cong) 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開辟出了適合自身、適合西部、適合內(nei) 陸的開放之路,昔日的內(nei) 陸腹地正向開放前沿轉變。
周珊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上,沿江省市既要各展優(you) 勢,又要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貨物流動,映照協同發展和開放發展的脈動。東(dong) 部地區生產(chan) 的玻璃基板,沿長江逆流而上,在成渝地區製成顯示屏幕用於(yu) 各類電子產(chan) 品後,又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運往歐洲和東(dong) 南亞(ya) 地區;中歐班列運回的貨物,在這裏順著長江運往東(dong) 部地區;西部省份的元明粉等化工品也在這裏集結,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運往東(dong) 南亞(ya) ……長江經濟帶正發展成為(wei) 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主動脈,見證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全麵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單士兵:向東(dong) ,借力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通過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東(dong) 南亞(ya) ;向北,“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從(cong) “一條線”開始,到“一張網”鋪開,內(nei) 暢外聯的通道,支撐重慶構建起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勇當內(nei) 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重慶正在全力探索“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的開放體(ti) 係,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chan) 業(ye) ,大力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真正實現立足重慶、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dong) 盟、融入全球。
周珊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重慶“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2022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1.46‰的麵積,集聚全市近1/2的實際使用外資、貢獻了近2/3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既是加快推進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的試驗田,也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融合的有力抓手。重慶是如何以改革促開放的?
單士兵:“鐵路提單信用證”的故事頗有代表性。前不久,重慶一家公司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從(cong) 德國進口8輛車,依托鐵路提單出具國際信用證獲得融資,減輕了經營壓力,還能享受鐵路運輸比海運節省20多天的便利,負責人感慨:“多虧(kui) 了鐵路提單,原本需支付600多萬(wan) 元貨款,我們(men) 融資後隻需掏現款96萬(wan) 元。”以往國際貿易中,隻有海運能出具有物權憑證功能的提單。重慶自貿試驗區依托鐵路提單融資結算模式,讓跨境鐵路運輸也實現了信用證結算,有效助力了跨境貿易。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8家銀行累計開展鐵路運輸單證融資73筆,涉及金額約2.04億(yi) 元,為(wei) 企業(ye) 開展跨境貿易提供了更多便利。以政策開放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重慶在製度型開放道路上先行先試,收獲累累碩果。
周珊珊:從(cong) 融入“一帶一路”到自貿區探索創新,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推動開放的每一步,既堅決(jue) 又堅實。不久前,《重慶市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發,未來,重慶如何繼續發揮自身優(you) 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單士兵:打造一個(ge) 開放力度更大、開放領域更寬、開放層次更深的內(nei) 陸開放高地,成為(wei) 重慶新的使命擔當。接下來,要繼續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融合上發力加力,用好大通道、大平台等有形載體(ti) ,大幅提升開放能級,用好自貿區政策優(you) 勢,不斷打造內(nei) 陸開放高地,讓高端產(chan) 業(ye) 要素在這裏聚集,逐步構建起麵向全球、集聚現代要素的開放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內(nei) 陸地區的改革和開放能級持續迭代升級。以開放謀發展,以開放聚合力,以開放創未來,重慶定會(hui) 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