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成績單”彰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10月18日,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成績單”出爐——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913027億(yi) 元,同比增長5.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義(yi) 增長6.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上半年加快0.2個(ge) 百分點;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0%;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342107億(yi) 元,同比增長6.8%……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複、回升向好態勢明顯,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活力,高質量發展穩步前行。尤其從(cong) 三季度數據情況來看,經濟總體(ti) 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多個(ge) 領域、多項指標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比如,物價(jia) 運行總體(ti) 平穩,國內(nei) 總需求穩中向好。9月份,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環比上漲0.2%,同比持平,前三季度平均同比上漲0.4%。工業(ye) 品出廠價(jia) 格PPI連續三個(ge) 月降幅收窄,9月份同比下降2.5%,比6月份最低點收窄了近3個(ge) 百分點。
消費端回暖明顯,市場活力增強。前三季度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服務零售額增長18.9%,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4.2%,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46.1%,比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了2個(ge) 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83.2%,拉動GDP增長4.4個(ge) 百分點。消費數據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這說明中國市場的活躍度提升,彰顯了市場消費的潛力和活力。
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前三季度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1.4%,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新三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7989.9億(yi) 元,同比增長41.7%。這意味著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回升勢頭較好,將持續推動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隨著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出現積極變化,中國經濟回暖信號漸強,為(wei) 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近期,多家國際金融機構也陸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摩根大通與(yu) 花旗銀行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5%的增長;德意誌銀行與(yu) 澳新銀行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1%;高盛在其最新研報中預計,中國經濟2023年全年有望實現5.4%的增長……可見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此外,在全球跨國投資普遍低迷的形勢下,2023年以來,特斯拉、摩根大通、蘋果、高通等一批批跨國公司高管來華考察投資環境、對接發展戰略、洽談合作項目,他們(men) 普遍表示,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將持續加碼在華投資、深耕中國市場。開工消息頻傳(chuan) ,近期,巴斯夫迄今為(wei) 止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巴斯夫湛江一體(ti) 化基地合成氣裝置近期破土動工,總投資額將達100億(yi) 歐元;太古可口可樂(le) (蘇州)飲料有限公司一項總投資人民幣20億(yi) 元的項目動工,未來10年太古可口可樂(le) 在中國內(nei) 地的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120億(yi) 元……
商務部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中國對投資者吸引力依然強勁。今年前8個(ge) 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33154家,同比增長3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471.7億(yi) 元,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9.7%,引資質量持續提升。從(cong) 來源地看,英國、加拿大、法國、瑞士、荷蘭(lan) 、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132.6%、111.2%、105.6%、59.2%、25.3%和20.8%。
一次次商務洽談、一筆筆合作訂單、一個(ge) 個(ge) 項目開工,跨國企業(ye) 選擇中國這片沃土,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心票”,正是窺見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在全球經濟波動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持續增長的韌性和潛力,為(wei) 跨國企業(ye) 成長、世界經貿合作、全球經濟複蘇注入穩定性和新動能。
當前,我國經濟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正在全麵推進,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我們(men) 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抱有堅定的信心。麵向未來,要保持清醒、保持定力,乘勢而上,直麵困難與(yu) 挑戰,抓住戰略發展機遇期,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hui) 預期持續改善,切實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央廣網評論員於(yu) 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