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科技改變生活,智能護佑老人
從(cong) 提供服務老人的家庭語音機器人,到安裝智能報警器,再到將全社區乃至全區養(yang) 老數據匯入中樞係統,精準匹配上門服務……北京不少地方正在使用信息網絡技術和智慧養(yang) 老服務係統,為(wei) 老年人構建更加便捷、安心的養(yang) 老環境。
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4.9%。麵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如何更好滿足居家養(yang) 老需求,怎樣在社區更好提供適老化服務,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政府和愈發強調人性化的社會(hui) 必須回答好的課題。北京一些社區依托科技賦能,著眼構建在老人床邊、身邊、家邊服務的智慧養(yang) 老服務網絡,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實踐。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護佑老人。在北京市花園路街道北航社區,500多台安裝在老人家裏的AI機器人不僅(jin) 能陪老人聊天、提醒老人按時服藥,而且可以通過後台24小時在線的工作人員提供代買(mai) 或家政等服務,甚至還具有語音緊急呼救功能。北京市通州區從(cong) 2022年開始試點養(yang) 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為(wei) 老人配置居家適老化用品,護理床和養(yang) 老機構一致,還配備智能監測床墊,監測老人心率、呼吸頻率、在床離床等狀態,一旦老人健康指標出現異常,平台就會(hui) 提示家屬和驛站,協助緊急救援。該項目已覆蓋通州區20個(ge) 街鎮,已建成2500張床位,僅(jin) 今年就新建2000張……關(guan) 注老人現實需求,針對性提供線上線下協同服務,不斷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和效率,讓老人更加舒心,智慧養(yang) 老正在一步步走進現實。
關(guan) 心愛護老人,重在用心用情。空巢、高齡、失能老人,有著不同的養(yang) 老需求,尊重老人意願,結合老人實際,提供助餐、助醫、助行等服務,才是真正為(wei) 老人著想。一些社區還有黨(dang) 員誌願者服務隊、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服務隊、大學生誌願者服務隊、樓門棟長誌願者服務隊等誌願者隊伍,竭誠為(wei) 老人提供從(cong) 心理陪伴到現實支持等服務。透過老人們(men) 的笑臉,映襯出有關(guan) 人員的耐心、愛心、細心。這不僅(jin) 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孝老的傳(chuan) 統美德,而且體(ti) 現出現代公益服務的奉獻和互助。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各級政府和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力支持養(yang) 老事業(ye) ,不斷健全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智能養(yang) 老保障網絡正在北京越來越多基層社區落地實踐,養(yang) 老麵臨(lin) 的一些難點、痛點得以緩解,這也為(wei) 更多地方積極完善社會(hui) 化養(yang) 老提供了新思路。讓更多老年人幸福養(yang) 老、安享晚年,是全社會(hui) 共同的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