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絲路24小時丨以路為軸,繪“一帶一路”工筆畫
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左宇坤)一個(ge) 理念,跨越萬(wan) 水千山,融匯兩(liang) 千多年的智慧基因與(yu) 文明血脈;一項倡議,通達群山江海,連結150多個(ge) 國家的地域相近與(yu) 人心相親(qin) ;一條大道,鋪就繁榮之路,承載各地人民對和平安寧與(yu) 共同發展的願景。
“一帶一路”,這條橫跨大陸、聯通大洋的通道,這個(ge) 源自中國、屬於(yu) 世界的倡議,走過10年,給世界帶來引人注目的深刻變化,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事件。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中國新聞網與(yu)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推出“足跡·絲(si) 路24小時”全球全媒體(ti) 特別節目,以“7天&24小時”的全新特別節目形態展開,全方位呈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的豐(feng) 碩成果。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通過特別節目的鏡頭,我們(men) 共同見證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打開互學互鑒之門,拓寬互利共贏之路,鋪展繁花萬(wan) 裏、氣象萬(wan) 千的“絲(si) 路新畫卷”。
一眼千年,根植曆史
這是一條從(cong) 曆史中走來的路。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從(cong) 西安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當古絲(si) 綢之路的曆史車轍,承載起“鋼鐵駝隊”的新征程,嘹亮的汽笛或許會(hui) 跨越時空,與(yu) 2000多年前的商隊駝鈴震蕩著同樣的共鳴。
“有了長安號,我們(men) 從(cong) 哈薩克斯坦進口的糧食不到一周就能到達。”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愛菊糧油工業(ye) 集團總部的糧倉(cang) 裏,每年有1/3的糧油產(chan) 品來自哈薩克斯坦。這些糧油伴著長安號的汽笛聲,“變身”肉夾饃和油潑麵,走上西安市民的餐桌。
這是一條通往繁榮的路。在歐亞(ya) 大陸中心、古絲(si) 綢之路要地,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秋天瓜果飄香。2013年9月,“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在此提出,哈薩克斯坦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在阿斯塔納的西南郊,一條嶄新的環城公路穿過白樺林、村鎮與(yu) 草場。全長共計34.4公裏的公路,其中18.1公裏由中國企業(ye) 建設實施。據通用技術新興(xing) 公司哈薩克斯坦分公司項目經理薛超回憶,這裏過去是一大片沼澤,要坐船才能進來。
克服自然環境、文化差異等的挑戰,這一當時哈薩克斯坦規模最大的公路建設項目在2019年暴風雪來臨(lin) 前順利通車。薛超還記得,當時哈方官員緊握中國建設方領導的手說:“我們(men) 幾十年沒辦成的事,被你們(men) 辦成了。”
阡陌交通,舟楫縱橫;東(dong) 方智慧,穿越千年。曾經,古絲(si) 綢之路架起交往的橋梁,成為(wei) 東(dong) 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象征。今天,從(cong) 曆史深處走來的“一帶一路”,同樣秉持著天下大同的理念,為(wei) 全球化發展進程譜寫(xie) 新的篇章。
因應現實,山海通途
“我之前乘坐印尼的普通火車,環境很髒,聲音很吵。而雅萬(wan) 高鐵體(ti) 驗完全不一樣,又快又整潔,我坐在這裏好像坐在飛機上!”今年10月,中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wan) 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首次乘坐雅萬(wan) 高鐵的旅客興(xing) 奮地說。
作為(wei) 中國與(yu) 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重大標誌性成果,中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wan) 高鐵有著特別的意義(yi) 。10月17日,雅萬(wan) 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讓印尼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地區第一個(ge) 擁有高鐵的國家,也是中國高鐵首次全係統、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在海外落地,為(wei) 千島之國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中國在發展中得出的有效經驗,也在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分享中,再度印證了設施聯通對國家地區與(yu) 全球發展的重要意義(yi) 。10年間,中老鐵路、雅萬(wan) 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並投運,“絲(si) 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
兩(liang) 萬(wan) 公裏之外,阿根廷吉賽水電站項目是位於(yu) 世界最南端的水電站。當滿載水電站建設所用重型裝備的中國巨輪徐徐靠近聖克魯斯深水港時,與(yu) 中國裝備同期抵達的,還有聖克魯斯省幾代人的夢想。
吉賽水電站項目是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是該倡議在拉美延伸線上的一大裏程碑。從(cong) 足球到乒乓球,從(cong) 綠茶到馬黛茶,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外員工在這裏組建了溫馨的大家庭。營地的足球場上,不時有中方員工和當地人一起踢球,當地人看到中國同事參與(yu) 後,總會(hui) 盡可能多的傳(chuan) 球給中方朋友,以表達他們(men) 的熱情友好。
以地為(wei) 圖,合作為(wei) 筆;以路為(wei) 軸,聯通為(wei) 旨。“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基於(yu) 這樣的信念與(yu) 擔當,共建“一帶一路”將活躍的東(dong) 亞(ya) 經濟圈、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聯係起來,進一步拉緊同非洲、拉美大陸的經濟合作網絡,推動形成一個(ge) 歐亞(ya) 大陸與(yu)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陸海一體(ti) 的全球發展新格局,在更廣闊的經濟地理空間中拓展國際分工的範圍和覆蓋麵,擴大世界市場,最終促進世界經濟新的增長。
惠及民生,計利天下
因為(wei) 一片農(nong) 場,農(nong) 戶能夠憑借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春華秋實,耕耘更好的生活;因為(wei) 一條坦途,椰棗、柑橘、牛奶的萬(wan) 裏運輸又順暢了一點,致富走上了快車道;因為(wei) 一座油田,跨崖公路、飲水工程、就業(ye) 培訓來到身邊,普通人的未來也多了一種可能……
“中國人民不僅(jin) 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實現共同發展,讓更多民眾(zhong) 都能過上好日子,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樸素的初心。如果想知道共建“一帶一路”是什麽(me) 、帶來什麽(me) ,在各國人民心裏,故事說不完,答案很溫暖。
“我不喜歡喝水,因為(wei) 水總有臭味。”在有著“水澤之國”之稱的孟加拉的首都達卡市,當地民眾(zhong) 卻長期受困於(yu) 飲用水汙染問題。當地居民冬娜告訴記者,中國援建的帕德瑪水廠,讓原本討厭喝水的她終於(yu) 喝上了幹淨水。她的爸爸也加入了這家建水廠的公司,和他們(men) 一起為(wei) 了水而努力。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些風力發電機組從(cong) 遙遠的中國運輸過來的場景,那是一次壯麗(li) 的旅程。”佇(zhu) 立在安第斯山脈的白色風車,屬於(yu) 厄瓜多爾目前為(wei) 止最大的風電場。對於(yu) 受雇於(yu) 東(dong) 方電氣的法布裏西奧來說,風電場不僅(jin) 為(wei) 厄瓜多爾能源多元化作出貢獻,也讓他的家庭充滿歡聲笑語。
“中國企業(ye) 待我如一家人。”在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曾是一名辦公室接待員的伊麗(li) 莎白·林頓想要成為(wei) 一名叉車操作員。中方經理為(wei) 零經驗的她提供了嚐試的機會(hui) ,經過一係列指導培訓和測試,她已被調到莫港集散中心做叉車主管,她的兒(er) 子也在中國企業(ye) 的經濟援助下進入巴新大學並順利畢業(ye) 。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恢宏篇章中,人永遠是最重要、最活躍的樂(le) 符,也是最美麗(li) 、最動情的音節。一個(ge) 個(ge) 民生工程的實現,一項項具體(ti) 願望的達成,都幫助當地民眾(zhong) 改善了生產(chan) 生活條件,鼓起為(wei) 美好生活奮鬥的勇氣,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攜手與(yu) 共,同啟未來
行走在“足跡·絲(si) 路24小時”全球全媒體(ti) 特別節目的“雲(yun) 遊”之路上,我們(men) 深刻感受到,“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方麵的私家小路,而是各方攜手前行的陽光大道。
10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cong) 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cong) 理念轉化為(wei) 行動,從(cong) 願景轉變為(wei) 現實,從(cong) 謀篇布局的“大寫(xie) 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wei) 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千年弦歌,非凡之路;十年為(wei) 序,行至新程;山海相逢,闊步共贏。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形成了互聯互通的國際化大流通格局,打破了一些國家人為(wei) 製造的屏障和壁壘,大大提高了全球經濟的連通性和嵌套性。更為(wei) 重要的是,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大實踐平台與(yu) 載體(ti)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如約而至。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ge) 蓬勃十年,正值風華正茂,務當昂揚奮進,奔向下一個(ge) 金色十年。
根植曆史,麵向未來;源於(yu) 中國,惠及世界。當前,全球經濟複蘇道阻且長,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仍在持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的古絲(si) 綢之路正煥發新的生機,也將給世界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