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上海見縫插綠,創新“口袋公園”解決人多地少矛盾

發布時間:2023-10-19 15: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日前從(cong) 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獲悉,到2025年年底,上海將通過新建或改造提升新增公園600座以上,使公園總數超過1000座。其中,“口袋公園”是主力,它充分適應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人多、地少的特點,見縫插綠,為(wei) 上海實現“千園之城”貢獻力量。“十四五”期間,上海計劃建設口袋公園(街心花園)300座,其中2022年、2023年,“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園(街心花園)”均列入上海市委市政府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

  口袋公園以其小、多、勻的特點,把城市中不起眼的“邊角料”變成具有景觀賞玩、遊憩服務、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態空間,緩解了上海全市公園綠地布局盲點問題,也彌補了中心城區大型綠地分布不均的不足。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共建設口袋公園(街心花園)390座。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口袋公園”的建設從(cong) 來不是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而是從(cong) 規劃設計階段開始,就借助百姓智慧。上海綠化部門出台的《上海市口袋公園建設技術導則》對口袋公園的規模、特色、景觀、設施以及植物設計要求等內(nei) 容做出了規定。同時,在公園規劃設計階段,征詢周邊居民需求。

  “華山新語”口袋公園原先是一片緊鄰路口的曹家堰綠地,以前的“花壇式”設計和鬱閉的環境導致人們(men) 隻可遠觀卻很難進入。2021年,周邊居民代表提出豐(feng) 富綠地功能,將其改造為(wei) 口袋公園的建議。長寧區政府積極回應群眾(zhong) 需求,在新一輪城市更新中,對場地進行了更新改造。

  改造升級後的“華山新語”配備了葉語亭、弧形座椅、人文地圖景牆、健身環形步道等設施,不僅(jin) 打造了一個(ge) “家門口”的觀賞空間,還成為(wei) 促進睦鄰友好的“會(hui) 客廳”。公園後方沿著微地形起伏的步道布置了曲線形的座椅。場地原有的香樟、黃山欒樹等喬(qiao) 木被保留下來,下方補種了一些地被,形成舒朗的林下空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每一座口袋公園都根據實際情況融入了“公園+”的理念。具體(ti) 疊加怎樣的功能,每座公園不盡相同。

  比如,馬當路複興(xing) 中路路口的追夢園設有市民園藝中心,來逛公園的周邊居民和白領可以買(mai) 上幾顆種球或幾枝鮮切花,意猶未盡的顧客還能把種植用的基質、肥料、花盆等園藝資材帶回家;北翟路哈密路路口的斑馬綠地在開闊的區域設置了4個(ge) “客廳”,這些“客廳”經常舉(ju) 辦如飛盤教學、非遺主題集市、咖啡共享書(shu) 房快閃等活動。

  原來封閉的社會(hui) 單位也把自己的綠化園林打開,轉變為(wei) 市民走得進、看得到、摸得著的公共綠化空間。上海綠化部門先後出台了《上海市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共享實施辦法》《上海市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共享技術導則》等文件。截至2023年8月,上海共有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建設而成的口袋公園17座,總麵積58萬(wan) 平方米。

  吳興(xing) 路87號曾是法國東(dong) 方匯理銀行董事長倫(lun) 頓的私家住宅,這棟建於(yu) 1928年的近代獨立式花園洋房曾取名麗(li) 波花園。新中國成立後由上海棋社使用,上世紀70年代棋社遷出,改由上海體(ti) 育科學研究所使用。

  2022年至2023年,上海體(ti) 育科學研究所主動打開圍牆,讓出約1800平方米單位附屬綠地,重新規劃設計,改造為(wei) “麗(li) 波·水漾”口袋公園。從(cong) 此,“私家花園”不再遙不可及,市民遊客把它的照片一張張曬到網絡社交平台。

  上海體(ti) 育科學研究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金宇峰坦言,開放內(nei) 部綠化園林並非易事,“我們(men) 運動員代表擔心在底樓會(hui) 議室開會(hui) 時,有市民遊客隔著玻璃往裏麵看”。

  為(wei) 此,徐匯區綠化管理中心邀請3家設計公司為(wei) 其設計了4套改造方案。最終的方案,根據體(ti) 育科學研究所的需求保留了200平方米“私人空間”,用鐵藝柵欄和花草植被與(yu) 麵向公眾(zhong) 開放的1800平方米空間隔開。同時,還滿足了該所借改造契機增加車位、綠化覆蓋率的需求。此外,整個(ge) 項目的規劃建設投入及開放區域的日常養(yang) 護管理,均由徐匯區承擔。

  最近,上海綠化部門還出台了《上海市口袋公園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明確了口袋公園管理部門和職責,明確了養(yang) 護標準和經費,同時提倡居民參與(yu) 口袋公園管理——周邊居民和單位既是得益者,也是責任人。4月,30位住在浦東(dong) 新區的市民成為(wei) 30座口袋公園的“市民園長”。胡誌清是其中一員,他要管的是櫻花路海桐路路口的古蠟梅園,一株古樹編號為(wei) 1535的素心蠟梅在園中已矗立百年。“街坊鄰居都以古蠟梅為(wei) 榮,不停叮囑我要照顧好它。”胡誌清說。

  以古樹為(wei) 核心打造口袋公園,是上海古樹保護理念的一種創新。在保護古樹的同時,又讓古樹周邊綠地造福周邊居民。舞蹈降不下來的噪音、孩子腳下橫衝(chong) 直撞的滑板、無視告示牌踩踏草坪……這些現象出現時,就是“市民園長”上崗時。

  年輕人對蠟梅不太了解,在胡誌清等市民的建議下,浦東(dong) 綠化管理部門在古蠟梅周邊種植了大量“可親(qin) 近”的素心蠟梅、狗牙蠟梅、金鍾蠟梅、小花蠟梅、磬口蠟梅、美國蠟梅,並掛上二維碼,引導大家掃碼閱讀這些蠟梅的植物學和相關(guan) 文化知識。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