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一帶一路”是發展“餡餅”,而非債務“陷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之際,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教授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對少數西方媒體(ti) 炒作的所謂“債(zhai) 務陷阱論”予以駁斥。他指出,西方炒作的所謂“債(zhai) 務陷阱論”大多仍是經濟問題政治化的操作,從(cong) 未有研究證實“一帶一路”共建項目與(yu) 債(zhai) 務陷阱之間有何必然聯係。反倒是從(cong) 一個(ge) 個(ge) 落地的共建項目中可以看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給共建國家帶來的是發展“餡餅”,而非債(zhai) 務“陷阱”。
債(zhai) 務陷阱(Debt Trap)是個(ge) 經濟術語,意指政府背負過高的外債(zhai) 負擔,從(cong) 而使經濟處於(yu) 不可持續的高負債(zhai) 與(yu) 低增長的惡性循環狀態。
對於(yu) 政府負債(zhai) 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guan) 係,全球經濟學界的爭(zheng) 論曠日持久。梁海明表示,主流觀點認為(wei) 許多“一帶一路”共建項目實施時間尚短,暫無足夠數據用以研究共建國家向中國貸款建設項目與(yu) 其經濟增長的關(guan) 係。然而,印度、美國、澳大利亞(ya) 等國的個(ge) 別政治學者、官員和媒體(ti) ,卻迫不及待炒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債(zhai) 務陷阱外交”,拋出了所謂“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惡意揣測中國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基礎設施融資的目的。
梁海明指出,所謂“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隻是那些不希望看到中國同非洲發展中國家合作加快發展的勢力製造出來的“話語陷阱”。西方將非洲債(zhai) 務危機歸咎於(yu) 中國,其實是為(wei) 了轉移注意力。事實上,西方國家的銀行、資產(chan) 管理公司和石油交易商應對此負更大責任。
以非洲為(wei) 例,根據國際機構和專(zhuan) 業(ye) 研究領域的多項報告,非洲國家外債(zhai) 來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債(zhai) 權人持有的債(zhai) 券。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在49個(ge) 有數據可查的非洲國家共計6960億(yi) 美元外債(zhai) 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ye) 債(zhai) 權人所持債(zhai) 務占比近75%,是非洲債(zhai) 務大頭。西方私人機構的貸款平均利率幾乎是中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200%。英國非政府組織“債(zhai) 務正義(yi) ”去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非洲國家35%的外債(zhai) 來自西方私人貸款機構,其總額幾乎是中國對非貸款的3倍。這些事實和數據都證明,所謂“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純屬虛假信息。
梁海明進一步表示,讚比亞(ya) 、肯尼亞(ya) 和安哥拉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領導人,都曾在不同場合公開駁斥所謂“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錯誤言論。一些美國學者、美國智庫也基於(yu) 研究數據,發表過不少駁斥這一錯誤論調的報告。例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黛博拉·布勞蒂加姆列舉(ju) 了黑山、肯尼亞(ya) 、讚比亞(ya) 和其他國家的例子,表示有西方媒體(ti) 大肆宣揚債(zhai) 務恐懼,卻沒有證據支持“債(zhai) 務陷阱”的說法。又比如,美國蘭(lan) 德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鐵路聯通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額增長2.8%;美國經濟學家在研究報告《“一帶一路”能減少多少貿易成本?》(“How much wil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duce trade costs?”)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建項目,可使項目當地物流時間平均縮短1.2%至2.5%,令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1%-2.2%,使全球實際收入增長0.7%-2.9%。這些均表明,來自中國的投資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正向效應,是實實在在的發展“餡餅”。
梁海明從(cong) 事“一帶一路”相關(guan) 研究多年,在對所謂“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三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現象。首先,一些炒作“中國債(zhai) 務陷阱論”的共建國家政要最終選擇加強與(yu) 中國合作。其次,中國政府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承諾是長久的、統一的,也更能獲得這些國家和人民的信任。其三,共建國家向中國貸款修建基礎設施,推動本國經濟發展,從(cong) 長遠來看有助於(yu) 解決(jue) 其背負的西方國家與(yu) 多邊金融機構的債(zhai) 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