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前哨》未名湖畔開演,魯迅先生重磅回歸北大講堂
2023年10月21日至22日,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再度成為(wei) 曆史與(yu) 文化的交匯點,由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上海市擁軍(jun) 優(you) 屬基金會(hui) 聯合出品的大型原創話劇《前哨》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順利開演並開展演後談活動,獲得觀眾(zhong) 的熱烈反響。
《前哨》是上海戲劇學院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重大文藝創作項目,2021年2月7日首演於(yu) 上戲實驗劇院,這一天也是上海龍華24烈士(包括左聯五烈士)犧牲90周年紀念日。自首演以來,該劇已在上海、蘇州、寧波等地演出多輪。
該劇由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編劇,一定程度上是上海戲劇學院在教學實踐、人才培養(yang) 、立德樹人上的成果體(ti) 現。此輪青春版《前哨》由上戲音樂(le) 劇中心藝術總監、《前哨》藝術總監以及魯迅的扮演者王洛勇,上戲優(you) 秀校友、著名演員海一天領銜。在本輪演出陣容中,00後的學生演員占到了90%。
話劇的名字“前哨”的靈感來自1931年左聯五烈士被槍殺後不久出版的同名機關(guan) 刊物,由馮(feng) 雪峰和魯迅先生親(qin) 定,寓意“以筆為(wei) 戈,也能站在革命前哨”。該劇采用雙線敘事,一條故事線索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五位出身不同、經曆各異的青年作家,包括共產(chan) 黨(dang) 員柔石、胡也頻、李偉(wei) 森、馮(feng) 鏗和殷夫,從(cong) 不同的人生路徑匯聚到上海,共同投身文學和革命,最終為(wei) 信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另一條故事線索發生在2020年的上海某大學藝術學院內(nei) 。導師王近布置五位研究生排演一部講述“左聯五烈士”英勇事跡的劇本。五位研究生年齡與(yu) 這五烈士相仿,他們(men) 從(cong) 共創劇本出發,以文獻為(wei) 線索,在一幀幀曆史畫麵中深入探索五烈士的人生和內(nei) 心世界。
將魯迅先生“帶回”北京大學的校園是此輪演出備受矚目之處。劇中,魯迅與(yu) 青年們(men) 相聚在書(shu) 店開展沙龍活動,引得這些青年發出“大家希望先生日日來講話”的感歎。這一情節令人不禁回想起上世紀20年代魯迅在北京大學兼任教師的時光。魯迅第一次在北大上課時,學生們(men) 曾因他的紹興(xing) 官話口音而哄堂大笑,但十五分鍾後的課堂鴉雀無聲,隻因大家均被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蘊所震撼。五烈士中的柔石,當年就是在這裏靜靜地聆聽魯迅先生的教誨。正因此,《前哨》在北大的演出顯得尤為(wei) 熟悉與(yu) 親(qin) 切。
以“前哨”為(wei) 號,這部話劇激勵著新一代青年肩負起文化傳(chuan) 承的責任,深化文化自信,做有擔當的文化傳(chuan) 承者,如魯迅先生所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光明網見習(xi) 記者 袁藝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