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朱陶:攜手讓中國人工智能走到世界前列

發布時間:2023-10-26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多年前,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一群學生研發的語音合成係統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這給了當時這支學生團隊很大的鼓舞,讓他們(men) 敢於(yu) 拿著技術去做產(chan) 業(ye) 轉化,以大學生的身份創業(ye) ,也有了堅持至今的初心——中文語音技術要由中國人做到最好,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

  這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創業(ye) 團隊的故事,也是科大訊飛和共青團最早的淵源。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業(ye) 合作部總監朱陶表示,創業(ye) 後的科大訊飛,一直堅持“頂天立地”的發展理念。一方麵做到技術“頂天”,堅持源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屢次奪得國際人工智能大賽冠軍(jun) ;另一方麵是要做到應用“立地”,能夠讓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ye) ,服務千家萬(wan) 戶。

  如今,以ChatGPT為(wei) 代表的認知大模型,掀起了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發展熱潮,既為(wei) 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為(wei) 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創造了可能,也給人工智能企業(ye) 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朱陶表示:“國際巨頭率先在認知大模型領域布局發力,讓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備感壓力。但通過研究分析,我們(men) 相信我們(men) 的技術也可以把認知大模型技術做好,去追趕甚至實現超越。我們(men) 希望能夠把人工智能技術做到最好,能夠讓中國的人工智能走到世界的前列!”

  今年5月6日,科大訊飛如期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6月9日升級發布訊飛星火V1.5突破開放式問答能力,8月15日完成了訊飛星火V2.0的升級發布,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實現突破。

  科大訊飛基於(yu) 開放平台用戶需求的調研,把當前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概括為(wei) 7項核心能力,即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這些能力將帶來解決(jue) 人類剛需的全新機遇——將改變信息分發獲取方式,革新內(nei) 容生產(chan) 模式,也將對人機交互帶來根本性變革,推動IT產(chan) 業(ye) 第六次浪潮更快地到來,包括實現專(zhuan) 家級虛擬助手、成為(wei) 科研工作的加速器,以及顛覆傳(chuan) 統的手工編程方式等。

  比如,認知智能大模型改變了傳(chuan) 統的信息分發和獲取的方式。以前信息的分發,通過一些門戶或者信息推送到手中,如果想獲得一些信息,需要用專(zhuan) 門的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如果想搜索多個(ge) 問題,要進行很多信息檢索,再整理。但現在通過認知智能大模型,可以直接通過對話把需求告訴它,用戶還可以進行追問,在對話的過程中不斷細化具體(ti) 需求,直到它能夠給出一個(ge) 非常符合要求的結果。

  代碼能力是鏈接數字世界的有效手段,現在幾乎每個(ge) 企業(ye) 都需要代碼能力,訊飛星火的編程助手,可以做到跟它提出需求,就自動生成和修改代碼。“現在,我們(men) 內(nei) 部很多研發人員都在使用大模型輔助寫(xie) 代碼,根據內(nei) 部研發平台調研的數據顯示,編碼效率提升30%以上。我們(men) 下一步的目標,是讓訊飛星火代碼各維度的能力在今年10月24日超越ChatGPT,明年上半年對標GPT-4。”

  “根據年初製訂的大模型攻關(guan) 計劃,我們(men) 現在的目標就是在10月24日做到全麵對標ChatGPT,能夠做到中文超越,英文相當。”朱陶表示,公司的技術團隊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

  在大模型攻關(guan) 的路上,算力是備受關(guan) 注的話題。科大訊飛和國內(nei) 企業(ye) 合作,不僅(jin) 解決(jue) 自主大模型研發所需要的算力問題,還聯合華為(wei) 發布星火一體(ti) 機,讓其他企業(ye) 可以在自主創新的平台上更方便、更自主、更安全可控地私有化部署大模型。目前,訊飛與(yu) 華為(wei) 正在進一步打造麵向超大模型訓練的算力集群優(you) 勢,做到在算力領域不被“卡脖子”,持續做好認知大模型的迭代升級。

  朱陶說,科大訊飛是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ye) 成功的首家上市公司,目前也是一個(ge) 以青年為(wei) 主力軍(jun) 的年輕公司,科大訊飛的發展離不開訊飛青年的創新和堅守。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jin) 需要技術人員的研發,也需要和各行各業(ye) 的專(zhuan) 家合作,更需要所有人去廣泛結合、深入地應用,這樣才能讓人工智能係統不斷升級。因此,他也呼籲廣大青年能夠充分擁抱人工智能,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迎接未來的挑戰,一起攜手讓中國的人工智能走到世界前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