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70】萬商輻輳,泉州響徹新濤聲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70】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 高建進
馬可·波羅,那是見多識廣的意大利旅行家。當年,目睹了刺桐港的景象後,不由得驚歎:“大批商人雲(yun) 集於(yu) 此,貨物堆積如山,買(mai) 賣的盛況令人難以想象!”
刺桐,就是今天的福建泉州。
漢武帝時,張騫“鑿空”西域,陸上絲(si) 綢之路初具雛形。同時,漢朝使者渡海抵達今印度、斯裏蘭(lan) 卡等地,海上絲(si) 綢之路逐漸形成。海上絲(si) 路分為(wei) 東(dong) 海、南海兩(liang) 條航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南海航線,便以廣州、泉州為(wei) 起點。
唐中期以後,由於(yu) 北方戰亂(luan) 頻仍、經濟重心南移,“海路”逐漸盛於(yu) “陸路”。開埠於(yu) 唐代的泉州,因港深水暖、風力充沛,很快成為(wei) 對外通商的重要口岸,元代已是“東(dong) 方第一大港”。“雲(yun) 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泉州,是外國商旅口中夜不歇市、光華璀璨的“光明之城”。
如今,漫步在這座“光明之城”的街頭巷尾,滿目皆是海上絲(si) 路的“活化石”。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ge) 春天/東(dong) 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詩人餘(yu) 光中筆下的洛陽橋,就是海上絲(si) 路遺跡的代表。歲月已逝,古橋猶在,遊人紛紛在北宋書(shu) 法家、時任泉州知府蔡襄手書(shu) 的碑刻前駐足,細讀這座橋的曆史。
洛陽橋建成於(yu) 1059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正是這座洛陽橋,將泉州港與(yu) 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聯結在一起。
有橋,必有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開元寺館區內(nei) ,陳列著鎮館之寶——泉州灣後渚港宋代海船。“瞧,方頭尖底、水密隔艙,這是典型的‘福船’,體(ti) 現了古泉州高超的造船技藝,是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優(you) 的遠航船隻之一,鄭和七下西洋的寶船船隊裏,最多的就是‘福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館長林瀚告訴記者,1974年,這艘沉船在泉州灣後渚港被發掘,艙內(nei) 有2350多公斤未經脫水的香料、藥物。這是我國迄今出土的罕見的、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古代遠洋海船,對海上絲(si) 路的研究具有極高價(jia) 值。
走出博物館,穿過煙火氣十足的水門巷竹街,一方刻著“泉州市舶司遺址”字樣的石碑映入眼簾。
市舶司的職責是“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是宋元時期政府設在泉州的行政機構。市舶司在泉州存在了386年,見證了泉州港當年的繁盛。
明清兩(liang) 朝,長期海禁,海上貿易主導權逐漸落入西方冒險家和殖民者之手。鴉片戰爭(zheng) 後,中國海權喪(sang) 失、家國蒙難,古老的海上絲(si) 路迅速衰頹,繁華落盡的泉州港惟餘(yu) 蕭條……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俱興(xing) ,泉州城重獲新生。但一個(ge) 夢想,始終縈繞在泉州百姓心中——昔日“千帆競渡、萬(wan) 商輻輳”的盛況,能否再現?2013年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重大倡議,開啟了國際合作嶄新篇章!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壯闊藍圖中,八閩大地被寄予厚望——2015年,福建承擔起“建設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核心區”的重大使命,泉州隨之明確了“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先行區”的城市定位。
一係列舉(ju) 措迅即推出——《泉州建設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先行區發展規劃》《泉州建設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先行區行動方案》相繼發布,建設海上絲(si) 路國際文化名城、海上絲(si) 路華僑(qiao) 特區、泉台共促海上絲(si) 路合作示範區,打造世界級海洋產(chan) 業(ye) 基地,推進海上絲(si) 路全方位交流與(yu) 合作……
積極擁抱“一帶一路”的泉州,再次講起“光明之城”的動人故事。
今天,走上古泉州灣重要外港、始建於(yu) 唐代開元年間的石湖碼頭,但見:色彩鮮豔的集裝箱、“力拔山兮”的龍門吊、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奏響節奏明快的樂(le) 章。“今年2月,港區新投產(chan) 了兩(liang) 個(ge) 10萬(wan) 噸級的集裝箱碼頭泊位,開啟了大船大港時代!”石湖碼頭管理站管理員周浩興(xing) 奮地介紹。
與(yu) 海上絲(si) 路交相輝映,泉州還開行了20列中歐班列,開通了覆蓋10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25個(ge) 城市的航線航班,“一帶一路”立體(ti) 互聯互通網正越織越密。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大量僑(qiao) 胞回泉創業(ye) ,我們(men) 積極用好相關(guan) 政策,鼓勵雙向投資,助力‘雙向奔赴’。目前,中心已經在23個(ge) 國家設立了海外聯絡處,還通過跨境電商平台,推動中小企業(ye) ‘出海’。”東(dong) 南亞(ya) 采購集散中心招商負責人林育二告訴記者。
步入位於(yu) 泉州石獅市南洋路的東(dong) 南亞(ya) 采購集散中心,鱗次櫛比的產(chan) 業(ye) 館裏,晉江鞋靴、安溪茶葉、德化白瓷、泰國橡膠製品、菲律賓水果……世界各地產(chan) 品琳琅滿目。十年來,泉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約80個(ge) ,投資總額近12億(yi) 美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來泉設企88家,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外向型經濟活力。
如今,在這座“光明之城”,無論你置身哪個(ge) 角落,都能聽到海上絲(si) 路傳(chuan) 來的不息濤聲……
掃碼看視頻 聆聽“光明之城”動人故事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7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