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神話是一條文化大河

發布時間:2023-11-01 15: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王澤坤(華東(dong) 政法大學傳(chuan) 播學院副研究員)

  近年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奇譚》《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等根據中國神話故事再創作的影視作品收獲票房收視與(yu) 觀眾(zhong) 口碑的雙豐(feng) 收。為(wei) 什麽(me) 這些中國人家喻戶曉,又曾被戲曲、小說等文藝形式反複演繹的神話故事,能通過影視藝術再次閃耀迷人光彩?概因大眾(zhong) 的文化自信和觀賞素質日益提高,他們(men) 更期待看到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探尋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作品,從(cong) 中獲得情感共鳴、思想啟迪、精神指引。而影視創作者在超現實故事框架下探索現實主義(yi) 表達方式,用富有真實感的視聽效果、能與(yu) 現實生活產(chan) 生勾連的故事創意,對神話進行新解讀、再闡釋,助力“老故事”煥發“新生機”,正好契合人們(men) 的觀賞訴求,激發他們(men) 的共情共鳴。

  翻開中華文化長卷,神話故事是其中浪漫靈動的篇章。它雖然是人們(men) 想象的,卻可以反映曆史真實。這種真實不是攝像機成像技術追求的那種簡單機械的客觀真實,而是更高意義(yi) 上的曆史記憶,是人類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與(yu) 藝術表達。鬧天宮的大聖、闖龍宮的哪吒、過東(dong) 海的八仙,一個(ge) 個(ge) 神話人物承載著祖先對大自然和人世間樸素而富有想象力的認知。桃山楊戩救母,華山沉香劈山,西湖白蛇借傘(san) ,一個(ge) 個(ge) 神話故事蘊藏著先民對宇宙、生命深刻而具有創造性的思考。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傳(chuan) 承的民俗文化等,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裏、記憶中,積澱出中華民族勇於(yu) 擔當、善於(yu) 創新、勤於(yu) 創造、敢於(yu) 抗爭(zheng) 的精神標識。

  神話題材影視創作抓住這個(ge) 特點,強調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觀察生活,提煉素材,挖掘蘊藏於(yu) 神話故事中、中華文化中一脈相傳(chuan) 的精神價(jia) 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將法力高強的孫悟空還原成一個(ge) 迷失自我的“普通人”,講述他在江流兒(er) 的幫助下,踏上找回初心的旅程,在冒險中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薑子牙》裏,傳(chuan) 說中足智多謀的薑子牙也經曆了迷茫困頓,但他沒有被逆境打敗,而是不斷拚搏,尋找屬於(yu) 自己的路。這些創作對中國神話文化資源進行取舍,準確把握那些能夠培育和彰顯文化自信的內(nei) 容,創作具有現實意義(yi) 的故事,進而形成滋養(yang) 人們(men) 心靈的精神營養(yang) 。

  在故事講述上,現實主義(yi) 創作理念強調將影像時空與(yu) 現實世界聯係起來,讓劇情與(yu) 當下生活息息相關(guan) 、人們(men) 普遍關(guan) 注的各種社會(hui) 議題形成互文。比如,《中國奇譚》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以小野豬怪的傳(chuan) 奇經曆映射職場生存的話題。《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哪吒與(yu) 李靖、殷夫人一家三口的親(qin) 子互動,引出家庭教育、親(qin) 子關(guan) 係的討論。雖然這些故事與(yu) 現實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其中蘊含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能與(yu) 當代社會(hui) 熱點、人們(men) 日常遇到的實際問題產(chan) 生聯動,進而發揮啟發引導的作用。

  在視覺呈現上,現實主義(yi) 致力於(yu) 依托影視製作技術的迭代創新,用豐(feng) 富有匠心的細節描寫(xie) ,在虛構故事中創造主觀真實的世界。具體(ti) 到神話題材創作,為(wei) 了讓觀眾(zhong) 接受作品中那些富有傳(chuan) 奇性、戲劇化的故事,很多創作者在查閱大量曆史文獻、文物出土報告,參考相關(guan) 古代器物,甚至學習(xi) 甲骨文、金石學的基礎上,根據具體(ti) 劇情和文化常識設計服裝、首飾、禮器、內(nei) 飾等,打造富有真實感的場景,使觀眾(zhong) 更快速地進入情境,獲得沉浸觀感。如《大魚海棠》將福建土樓等文化地標作為(wei) 故事的地理背景,設計民俗禮儀(yi) 、生活起居的相關(guan) 內(nei) 容時,也以古代文化典籍為(wei) 依據。《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美術部門了解到曆史上商朝晚期手工業(ye) 還不具備翻模生產(chan) 能力,於(yu) 是依照博物館實物和文獻描述,手工製作龍德殿裏的燈,所以影片中沒有一盞宮燈是一模一樣的。這些細節有機組合在一起,構建起符合中國人文化認知、審美品位、生活常識和現實邏輯的神話世界,為(wei) 演員表演、情節推進和人物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之,神話如同一條文化長河,從(cong) 遠古流淌而來,隨著時代發展,與(yu) 現實頻繁互動,不斷吸納民族智慧的涓涓細流,積蓄著對人們(men) 生活、社會(hui) 發展、國家進步具有啟示意義(yi) 和指引價(jia) 值的精神財富,有待影視從(cong) 業(ye) 者細致打撈、精心提煉、精彩呈現。可以預見,這波神話題材影視創作熱潮還將繼續,希望廣大創作者在這條神話題材與(yu) 現實主義(yi) 創作精神結合的賽道上穩步前進,繼續“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推出更多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格局的精品力作,引領當下觀眾(zhong) 思考人類命運、時代發展、未來走向等課題,從(cong) 而梳理出一條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屈的精神脈絡。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1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