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助殘走向文化就業
在杭州第4屆亞(ya) 殘運會(hui) 開幕式暖場演出中,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帶來的節目《竹海龍騰》動人心弦,既展示了湖州安吉竹樂(le) 和竹葉龍的非遺文化,也彰顯了殘疾人的力量之美。
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60多位演員都非科班出身,有的是建築工人,有的是全職媽媽,因為(wei) 熱愛文藝而走到一起,創作的節目曾多次在全國和省級殘疾人藝術匯演中獲獎。
“藝術團成立於(yu) 2014年,創立初衷是培養(yang) 殘疾人的愛好和特長,豐(feng) 富他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團長柳穎說,藝術團每年都會(hui) 向全縣殘疾人開展免費培訓,涵蓋聲樂(le) 、舞蹈、朗誦等多個(ge) 門類,有興(xing) 趣的殘疾人都能報名參加,優(you) 秀的可以加入藝術團。
“我們(men) 一直在探索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購買(mai) 演出服務等措施,把文化與(yu) 就業(ye) 緊密結合,實現從(cong) 文化助殘走向文化就業(ye) 。”柳穎介紹。針對藝術團演員隊伍不穩定、流動性高、待遇無保障等難題,2016年6月,安吉縣殘聯與(yu) 安吉縣財政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將同行殘疾人藝術團演員納入公益性崗位管理的通知》,預設20個(ge) 藝術團演員公益性崗位,在殘疾人保障金列支,重點解決(jue) 長期無固定工作崗位骨幹演員的就業(ye) 問題。這項舉(ju) 措成為(wei) 全省首創。
文化和體(ti) 育都能夠賦予人們(men) 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通過鏈接社會(hui) 資源開展輔助性助殘,我們(men) 與(yu) 專(zhuan) 業(ye) 團隊合作開展公益助殘項目。”杭州市西湖區文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莉萍說,“通過接觸藝術、學習(xi) 藝術、傳(chuan) 播藝術,依托藝術療愈理念,我們(men) 想把更多形式的文藝課程提供給有需要的殘疾人,和他們(men) 一起感知生活的美好。”
“目前街道殘疾人之家共有在冊(ce) 康複人員31人,平均年齡35歲,他們(men) 在殘疾人之家學會(hui) 了手衝(chong) 咖啡、烘焙、泥塑、繪畫等技能,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le) ,有的還因此找到了就業(ye) 崗位。”張莉萍介紹。
在杭州市錢塘區河莊文體(ti) 中心,這裏的無障礙遊泳館配置了防鏽輪椅,殘疾人可以通過無障礙泳池升降機進入泳池,目前已幫助300多名重度殘疾人實現下水遊泳。圖書(shu) 館內(nei) 設置無障礙服務台和信息無障礙設備,開辟盲文閱覽角,每個(ge) 書(shu) 架間距都在1.5米以上,方便輪椅通行。
“我們(men) 重點對文體(ti) 場所、公共設施、道路、信息係統等進行優(you) 化改造,打造殘疾人‘15分鍾文體(ti) 生活圈’。目前,已創建河莊、義(yi) 蓬、白楊街道3個(ge) 市級殘疾人文體(ti) 示範點。”錢塘區殘聯工作人員屠強介紹,通過創新開展“聽錢塘”殘疾人有聲演播藝術表演、無障礙“聲納”觀影等係列文化體(ti) 育活動,多渠道豐(feng) 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已累計舉(ju) 辦各類文體(ti) 活動47場次,參與(yu) 人員超8000人次。
本報記者 張 雪 李 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