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紅領巾”的科技盛宴
記者在第十八屆“挑戰杯”科技成果展示現場看到,幾名“紅領巾小記者”拿著本子圍在一個(ge) 展位上,聽項目負責人解釋綠色農(nong) 藥的作用。
10月28日至30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舉(ju) 辦。在此期間,貴州省少工委組織“紅領巾小記者”和少先隊員積極到本屆“挑戰杯”競賽采訪、參觀,並選取了部分少先隊員的優(you) 秀科技創作進行展示。
來自貴陽市南明區尚義(yi) 路小學等17所學校的43名“紅領巾小記者”穿梭在展廳,通過視頻和圖文報道等形式,與(yu) 同齡人分享科技創新的魅力。貴陽市花溪區第三實驗學校的“紅領巾小記者”林逸軒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hui) ,大哥哥大姐姐們(men) 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們(men) 要向他們(men) 學習(xi) 。”
10月28日至29日,8名“紅領巾”的科技作品被呈現在眾(zhong) 人麵前。“紅領巾小創客”們(men) 向參觀者講解他們(men) 的作品,耐心解答參觀者提出的疑惑,記下收到的建議。
黔南州福泉市第三小學少先隊員時郡怡向參觀者介紹:“我們(men) 團隊設計的是一個(ge) 能量的轉化演示器,將打好氣的氣球對準葉片,放出氣體(ti) ,你會(hui) 發現葉片的轉動會(hui) 使燈亮起來,使用的原理就是將風能轉化為(wei) 葉片的動能,再轉化為(wei) 電能至光能……”
來自六盤水市、畢節市、銅仁市、黔南州、黔東(dong) 南州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的100名學生和貴陽市花溪區第一小學的337名學生參觀了科技展廳,展廳裏各種新奇的科學儀(yi) 器和手工作品讓隊員們(men) 躍躍欲試,老師們(men) 生動有趣的產(chan) 品展示讓隊員們(men) 大開眼界。
六盤水市水城區第六小學學生王思琪說:“此次參觀讓我感受到了爆棚的科技感。我們(men) 一定努力學習(xi) ,堅持創新,以後為(wei) 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0月30日上午,兩(liang) 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受邀走進貴陽市一所中學,為(wei) 師生作科普講座。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ya) 湘用鮮活的實例和詼諧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析了數學之美,他舉(ju) 了許多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的實例,如天氣預報、航空航天、圖像處理、金融經濟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於(yu) 生活中無處不在”。國家柔性電子基礎(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闡述了柔性電子技術引領科技創新的作用,勉勵同學們(men) 要努力學習(xi) ,培養(yang) 對科學的興(xing) 趣和對創新精神的思考,成長為(wei) 未來的科研創新人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