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總量大幅躍升
從(cong) 2017年召開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hui) 議至今,已經過去了6年。這6年來,我國金融業(ye) 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我們(men) 通過數字來看一下。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銀行體(ti) 係,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zhai) 券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季度末,我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資產(chan) 總額為(wei) 409.8萬(wan) 億(yi) 元,是2017年末的1.62倍。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yu) 額239.5萬(wan) 億(yi) 元,是2017年末的1.91倍。本外幣存款餘(yu) 額286.6萬(wan) 億(yi) 元,是2017年末的1.69倍。
金融總量大幅躍升的同時,銀行業(ye) 主要風險監管指標均處於(yu) 合理區間,風險抵禦能力整體(ti) 充足。3季度末,商業(ye) 銀行不良貸款率為(wei) 1.61%,較2017年末下降0.13個(ge) 百分點。
保險方麵,3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chan) 29.6萬(wan) 億(yi) 元,是2017年末的1.77倍。從(cong) 2018年到今年3季度末,保險公司賠款與(yu) 給付累計支出8.4萬(wan) 億(yi) 元,保險的保障功能日益突出。
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質效大幅提升
金融是實體(ti) 經濟的血脈。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力更加精準,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
今年9月,企業(ye) 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wei) 3.85%,全社會(hui) 融資成本明顯降低。
各家金融機構普遍加大了製造業(ye) 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三季度末,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製造業(ye) 貸款餘(yu) 額31.53萬(wan) 億(yi) 元,比2017年末的16.31萬(wan) 億(yi) 元增長93.32%。
在支持“三農(nong) ”方麵,力度也持續加大。截至三季度末,全國普惠型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12.4萬(wan) 億(yi) 元,比2017年末增長143.39%。全國鄉(xiang) 鎮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覆蓋率已經達到97.92%,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鄉(xiang) 鎮保險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此外,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和有貸款的小微企業(ye) 客戶數連續五年增幅超過25%,截至9月末,全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到69.2萬(wan) 億(yi) 元。
金融開放步伐加快。截至今年9月末,來自5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從(cong) 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華外資銀行增資注資總計達187.3億(yi) 元。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持有中國債(zhai) 券3.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保險業(ye) 保障民生 助力實體(ti) 經濟
隨著我國保險業(ye) 的發展,保險的保障作用也越發明顯。既增強了民生保障,也助力了實體(ti) 經濟。
2017年至2022年,我國財險業(ye) 支付賠款從(cong) 5495.8億(yi) 元增長至9078.2億(yi) 元,年均增長率達10.56%,切實發揮災害“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的功能作用。
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收入從(cong) 2017年的479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1219.43億(yi) 元,近五年年均增長率為(wei) 20.55%。目前,全國農(nong) 業(ye) 保險承保農(nong) 作物品種超過500種,基本覆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
我國的地震巨災保險製度從(cong) 2017年開始建立,今年9月末,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ti) 累計為(wei) 全國2093萬(wan) 戶次居民提供7780億(yi) 元的地震巨災風險保障,累計賠款超過1億(yi) 元。
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稅優(you) 健康險政策擴容等改革措施,進一步織密了社會(hui) 民生保障網,提高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