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600餘件(組)館藏玉器集中亮相南京 展陳萬年玉文化

發布時間:2023-11-03 10: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11月2日電(記者 楊顏慈)為(wei) 迎接建院九十周年,南京博物院推出“玉潤中華——中華玉文明的萬(wan) 年史詩圖卷”特展。600餘(yu) 件(組)館藏玉器在南京集中展出,講述中國近萬(wan) 年綿延不絕的玉文化與(yu) 中華文明。

  2日,“玉潤中華——中華玉文明的萬(wan) 年史詩圖卷”特展組織媒體(ti) 探館。此次特展聯合了國內(nei) 40多家考古、文博單位,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出土、傳(chuan) 世館藏頂級玉器藝術品,約600餘(yu) 件(組),打造一場極致的玉器盛宴。

  從(cong) 全時空、全地域、多視角出發,展覽講述中國近萬(wan) 年綿延不絕的玉文化與(yu) 中華文明的關(guan) 係,揭示中華玉文化所蘊含的中華文明的突出特質。展覽主體(ti) 分為(wei) 玉生華夏、玉成中國、玉美神州三個(ge) 章節。

  在“玉生華夏”展覽中,圍繞史前玉文化麵貌,講述玉器如何融匯並推動中國史前文明化進程。以“萬(wan) 年”為(wei) 主題,以小南山成熟用玉為(wei) 發端,該展覽揭示早期用玉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中華文明的曙光。

  記者看到,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代表小南山文化的古老玉玦精美。據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被稱為(wei) “中華玉文化的搖籃”的百米小山,藏著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秘密”。古老的玦呈環形、有缺口,是迄今為(wei) 止發現的最早的玉器類型之一,成為(wei) 中華民族萬(wan) 年用玉的曙光之作。

  商晚期(殷墟時期)的玉蛇、戰國中晚期的玉龍……悉數亮相第二章“玉成中國”。展覽圍繞以玉禮器參與(yu) 國家形成、族群精神建立、以玉比德的發展曆程,凸顯玉在國家製度、個(ge) 體(ti) 精神層麵的意義(yi) 。

  在第三章“玉美神州”中,則以三國至明清玉器發展為(wei) 主線,全麵展示玉器演變曆程,從(cong) 玉料、工藝、人文內(nei) 涵等多個(ge) 方麵,呈現出中華玉文明的發展巔峰。

  展覽現場,一枚精美的翡翠鬆鼠葡萄展現了清代玉器的精美和精細碾琢。策展人介紹,在清代,尤其是清乾隆、嘉慶年間是集曆代玉雕成就之大成達到最鼎盛時期,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占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記者了解到,為(wei) 了讓觀眾(zhong) 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中國玉文化的魅力,麵向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南京博物院將采用多種方式展陳及互動。從(cong) 斜玉旁的漢字到含玉的古詩詞;從(cong) 琢、磨玉形到雕刻玉紋;從(cong) 欣賞美玉的溫潤到感受“玉有五德”;從(cong) “寧為(wei) 玉碎”的民族氣節到“化為(wei) 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通過精彩紛呈的活動讓觀眾(zhong) 了解綿延萬(wan) 年的玉文化精髓和中華文明內(nei) 核。(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