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精準扶貧十年展新貌 湘西跑出鄉村振興“青”速度

發布時間:2023-11-03 10:4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深秋的清晨,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禾庫鎮茶寨村黃牛養(yang) 殖場內(nei) ,牛群剛吃完新鮮的飼料。村民吳全英提及引導他們(men) 養(yang) 牛的鳳凰縣青禾牧業(ye) 公司時滿是讚賞。她家最開始認養(yang) 了3頭牛,飼養(yang) 3年後檢疫合格,這家公司以高於(yu) 市場價(jia) 回收,吳全英家的收益達6萬(wan) 餘(yu) 元。同時,她被聘請為(wei) 規模化養(yang) 殖場的管理人員,每月還可以領取工資2400元,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

  青禾牧業(ye) 的負責人劉誌秋是一名95後“小牛客”,也是團鳳凰縣委兼職副書(shu) 記。作為(wei) 一名年輕的海歸,幾年前,他將海外先進的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融入家鄉(xiang) 的黃牛產(chan) 業(ye) 規劃發展中,通過“農(nong) 戶+合作社”的模式,讓黃牛成為(wei) 帶動連片發展的致富寶。如今,他的養(yang) 牛場遍布全州7縣1市。

  團湘西州委書(shu) 記彭禮介紹,2013年以來,為(wei) 充分激發基層團組織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作用,帶領創業(ye) 青年投身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湘西共青團組織通過選優(you) 配強兼掛職團幹部、公開選拔大學生兼職鄉(xiang) 鎮(街道)團委副書(shu) 記、西部計劃誌願者招募等多渠道,選任優(you) 秀青年人才進入團的工作骨幹隊伍,實現鄉(xiang) 鎮(街道)、村一級“青”力量全覆蓋,直接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防汛減災、基層社會(hui) 治理等工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輸入新鮮血液,培養(yang) 青春賽道的領跑人。

  團十九大代表、湘西州十八洞村團支部書(shu) 記施康就是其中之一。他與(yu) 小夥(huo) 伴們(men) 成立了十八洞村第一間電商直播間,十八洞村的美食美景好物通過“雲(yun) 端”走進了大眾(zhong) 視野。施康還以基層團組織為(wei) 抓手,打造“青農(nong) 人”培育計劃,通過設立“新青年電商直播間”、開展“電商人才培訓班”等形式推進“青農(nong) 人”培育工作。

  據了解,首批“青農(nong) 人”培育計劃在推行中吸納30餘(yu) 名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青年致富能手、青年農(nong) 技人員參加。經過係列培訓,目前這批大學生都已轉型成電商新業(ye) 態創業(ye) 就業(ye) 的“青農(nong) 人”,通過新媒體(ti) 實現自我創收,推動家鄉(xiang) 發展,成為(wei) 村裏實至名歸的“青春流量”。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希望在青年。10年中,湘西團組織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春建功行動”,實施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人才扶持計劃、青創貸金融扶持計劃等係列“青創計劃”,當好青春賽道的助跑員。

  90後苗族姑娘石玉潔創業(ye) 之初遇到了資金不足、技術滯後、銷路過窄等問題,得知湘西州青年英才創業(ye) 支持計劃後,她積極申報並成功入選支持項目,獲得了資金與(yu) 技術的支持。現在她所經營的“苗野家庭農(nong) 場”是集茶苗培育、茶樹種植、茶葉加工及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化優(you) 質生產(chan) 企業(ye) ,通過“農(nong) 場+茶農(nong) +基地”運營模式推行茶葉保底收購、生產(chan) 分紅、就近就業(ye) 等利益聯結機製。2015年至今,“苗野家庭農(nong) 場”累計幫助茶農(nong) 銷售保靖黃金茶2.5萬(wan) 公斤,帶動了2250名茶農(nong) 增產(chan) 增收。她也成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心中致富振興(xing) 的“領頭雁”。

  據悉,10年來,團湘西州委攜手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湘西州分行開展“銀團合作”,為(wei) 全州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人才、湖湘青年英才、武陵人才等各類青年創新創業(ye) 人才量身定做“青創貸”金融產(chan) 品。州縣兩(liang) 級團委、農(nong) 行專(zhuan) 門設立“青創金融服務驛站”,推行“一窗口受理、一對一服務”。

  張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