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如何保豐收——來自“中華大糧倉”的一線觀察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日電(記者黃騰)“今年收益沒有減少,還比去年增加了一些。”在黑龍江省尚誌市老街基鄉(xiang) 龍王廟村,村民李殿友坐在炕頭盤算著一年的收益。
室外秋風蕭瑟,室內(nei) 溫暖如春,李殿友告訴記者,現在水稻已收割完畢,他種的200多畝(mu) 水稻中,有20多畝(mu) 過水,減產(chan) 不多,影響有限。
今年8月,黑龍江五常、尚誌等地出現連續強降雨,一些農(nong) 田和房屋在洪澇災害中受損。洪水退後,黑龍江省全力落實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各項工作措施,力爭(zheng) 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保障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洪水剛退那幾天,大家集中給低窪地塊排水,耳邊到處都是抽水機的嗡嗡聲。”李殿友說,洪水來臨(lin) 時正是水稻抽穗揚花期,為(wei) 讓水稻盡快恢複長勢,那段時間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日夜不停運轉的抽水機。
“受災地塊減產(chan) ,沒受災地塊增產(chan) ,減產(chan) 沒有增產(chan) 多。”李殿友說。
洪澇災害發生後,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圍繞抗災減損、防治病蟲害專(zhuan) 門印發了指導意見,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指導受災農(nong) 民將損失降到最低。
延壽縣加信鎮信和有機稻米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也在秋季迎來豐(feng) 收。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說:“8月洪澇災害發生後,合作社及時組織人力、機械進行排澇,作物沒出現大麵積倒伏。強降雨過後天氣晴好,光照充足,提高了水稻質量和產(chan) 量。洪水消退後,合作社及時為(wei) 水稻噴施葉麵肥,並用殺菌劑防止發生病蟲害,守住了秋糧豐(feng) 收第一道防線。”
“這些減損措施都是當時有必要且急需的。”尚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魏錦勝說,及時進行農(nong) 田排水可以縮短過水時間,減少水淹對作物生長帶來的影響;洪水發生後田間濕度增加,一些農(nong) 田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隨之變大,及時噴施相應殺蟲劑殺菌劑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作物被水泡後,噴施葉麵肥為(wei) 作物補充營養(yang) ,有助於(yu) 恢複長勢。
記者從(cong) 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今年夏季的洪水災害主要集中在11個(ge) 縣區,受災麵積占全省農(nong) 作物實播麵積比例小。盡管前期局地受到洪澇災害影響,但農(nong) 作物整體(ti) 長勢好於(yu) 常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chan) 有望實現“二十連豐(fe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