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大家柴澤俊手稿實物首次展出
中新社太原11月2日電(記者 胡健)“古建築是民族文化遺產(chan) ,調查研究和修繕保護古建築文物是曆史賦予我們(men) 的責任,而要真正擔負起這個(ge) 責任必須守得清貧、耐得寂寞、勤奮耕耘、默默奉獻,這就是我一生從(cong) 事文物工作的訓條。”中國著名的古建築保護專(zhuan) 家柴澤俊在手稿中寫(xie) 道。
“古建大家——柴澤俊先生紀念展”2日在山西百年曆史的晉商博物院開展,展出一代古建大家柴澤俊先生的手稿、實物、榮譽證書(shu) 、文集、專(zhuan) 著等物品,大部分展品為(wei) 首次對外展出。
柴澤俊是中國著名的古建築保護專(zhuan) 家,從(cong) 事古建築及地上文物的考查、研究和保護工作60餘(yu) 年,從(cong) 19歲參加晉祠獻殿翻修,到54歲主持布達拉宮修繕,再到63歲推動平遙古城申遺成功,柴澤俊一生主導設計、修繕、複原古建築工程項目136項,發表論文60餘(yu) 篇和14部專(zhuan) 著。2017年1月5日5時,柴澤俊在山西太原逝世,享年83歲。
展廳內(nei) 還複原了柴澤俊生前的“卡片抽屜”。用隨身攜帶的卡片來記錄重要信息是柴澤俊先生一生的工作習(xi) 慣,不論走到哪裏調研考察,卡片永不離身。在柴澤俊生前寫(xie) 字台座椅的後方,像一麵藥房的中藥抽屜牆,擺放著各種按照建築分類的卡片,記錄著古建築的重要信息。
文物出版社原副社長周成說,借著這次紀念活動,同時舉(ju) 辦《柴澤俊年譜》一書(shu) 的新書(shu) 發布會(hui) ,很有意義(yi) 。“在文物出版社初創的20世紀50年代,柴先生就於(yu) 1957年出版了《晉祠》一書(shu) 。20世紀80年代以來,柴先生的幾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在文物出版社出版,共計19種之多。”
山西省古建築與(yu) 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路易在致辭中表示,“柴澤俊先生對於(yu) 文化遺產(chan) 的赤誠摯愛和敬畏之心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古建築保護工作者,我們(men) 要繼承和發揚柴先生的優(you) 良學風與(yu) 優(you) 秀品德,牢記先生教誨,追尋先生足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