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研究首次證實微塑料能引發機體慢性炎症反應

發布時間:2023-11-03 15:01:00來源: 科技日報

  10月30日,記者從(cong) 深圳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內(nei) 科專(zhuan) 家團隊完成了一項“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對血管的毒性影響”研究課題,首次證實微塑料能引發機體(ti) 慢性炎症反應,並由此導致血管鈣化的發生發展。相關(guan) 成果近日發表在《整體(ti) 環境科學》上。

  深圳市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主任醫師董少紅、尹達,副主任醫師孫鑫及醫學博士顏建龍等組成的課題組研究發現,血管鈣化患者糞便中均含有不同類型的微塑料聚合物,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纖維、聚丙烯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酯纖維,占比為(wei) 42.4%、16.3%和15.7%。”孫鑫介紹,研究發現糞便中微塑料的來源與(yu) 飲用瓶裝水、食用外賣食品、暴露於(yu) 有灰塵的工作環境等息息相關(guan) ,同時還發現聚苯乙烯與(yu) 血管鈣化有一定的關(guan) 聯性。

  為(wei) 了進一步驗證聚苯乙烯微塑料與(yu) 血管鈣化之間的關(guan) 係,課題組在飲用水中添加了聚苯乙烯微塑料顆粒,給予正常大鼠與(yu) 維生素D和尼古丁誘導的大鼠自由飲用。結果發現,聚苯乙烯微塑料顆粒使正常大鼠心髒和主動脈血管均產(chan) 生了輕微鈣化,並明顯加重尼古丁誘導的大鼠心髒和血管鈣化。與(yu) 此同時,為(wei) 了明確聚苯乙烯微塑料顆粒對腸道菌群的幹擾,研究人員還對大鼠的腸道菌群進行基因測序,結果發現暴露於(yu) 聚苯乙烯微塑料顆粒環境中,可致厚壁菌門和擬杆菌門豐(feng) 度的下降。

  “腸道微生物是構成腸道屏障的基礎,當腸道菌群失衡時,致病性革蘭(lan) 氏陰性細菌釋放脂多糖,可破壞並穿透腸道屏障,並使脂多糖進入人體(ti) 循環。”顏建龍介紹,血液中積累的脂多糖會(hui) 觸發機體(ti) 慢性炎症反應“開關(guan) ”,並加快血管鈣化進程。

  結合研究發現顏建龍建議,生活中應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家庭中可用過濾裝置處理自來水,不用塑料產(chan) 品盛裝油、酒、醋等;不食用家禽、海產(chan) 品等胃腸道、內(nei) 髒和腮的部分,這些部位容易貯存微塑料;不建議用塑料砧板處理生肉、蔬菜和水果等。(記者羅雲(yun) 鵬 通訊員衣曉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