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海內外學者共議“三山國王”文化傳承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6 10: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記者 許青青)繼廣東(dong) 揭陽三山國王祖廟近日獲授牌成為(wei) 海峽兩(liang) 岸交流基地,4日,“兩(liang) 岸·三山·四海”三山國王學術研討會(hui) 在中山大學舉(ju) 行。來自中國廣東(dong) 、福建、台灣,馬來西亞(ya) 的10餘(yu) 位“三山國王”文化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三山國王”民間信仰文化的發展與(yu) 現狀,及其海內(nei) 外傳(chuan) 播的曆史與(yu) 路徑。

  “三山國王”民間信仰文化發源於(yu) 粵東(dong) 地區,如今廣泛傳(chuan) 播至中國台灣地區和東(dong) 南亞(ya) 等地,其“護國庇民、國泰民安”的精神被曆代民眾(zhong) 所尊崇。位於(yu) 廣東(dong) 揭陽的霖田祖廟,是全球三山國王宮廟的祖庭。

  中山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中山大學曆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教育部曆史學類專(zhuan) 業(y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陳春聲作了題為(wei) 《國家意識與(yu) 宋代以來三山國王信仰的流播》的主旨報告。陳春聲與(yu) 三山國王文化結緣數十年,足跡遍布粵台兩(liang) 地,對三山國王民間信仰的起源發展和文化價(jia) 值進行了深入思考。

  陳春聲引用了曾在中國和馬來西亞(ya) 長期任教的德國漢堡大學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教授的解釋,指出“三山國王”可能是古代越族山神信仰的遺存,與(yu) 少數民族習(xi) 俗有關(guan) ,此類信仰習(xi) 俗並非潮州地區所獨有。

  “中央王朝對三山國王一類民間信仰的認可,是傳(chuan) 統時期朝廷統治南方非常有效且普遍采用的方式。”陳春聲在演講中著重講述了“國家意識”與(yu) 民間社會(hui) 的互動過程。他認為(wei) ,宋徽宗給潮州“三神山”神廟頒授“明貺”廟額的做法,是國家意識在開發中的南方民間社會(hui) 中非常典型的表達。而大陸和台灣許多三山國王宮廟裏都高懸著“護國庇民”的匾額,流露出希望神明在“國”與(yu) “民”之間保持平衡,使二者均能獲益的心態。民間信仰是聯係兩(liang) 岸的紐帶之一。很多大陸的民間信仰傳(chuan) 統在台灣發展起來,也讓兩(liang) 岸百姓有了更多聯結、溝通的緣分。

  陳春聲表示,盡管中國各地風俗習(xi) 慣很不一樣,但中國長期以來都是大一統國家。判斷一個(ge) 地方是否理解和接受中央的意識形態,在於(yu) 當地的讀書(shu) 人和士紳階層在多大程度能夠自覺將本地的文化傳(chuan) 統和風俗習(xi) 慣解釋得符合朝廷的“禮法”。他強調,在傳(chuan) 統中國社會(hui) ,“國家意識”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在曆史文化研究中,隻有對國家意識形態和王朝典章製度有係統把握和深刻理解,才能對地方的、民間的習(xi) 俗與(yu) 信仰的變遷及其意義(yi) ,有更加貼近曆史實際的感悟。

  三山國王宮廟已成為(wei) 台灣移民史研究的重要史證,也是台灣潮汕、客家鄉(xiang) 親(qin) 祖籍的象征。台灣藝術大學古跡藝術修護學係教授邱彥貴提到,台灣信眾(zhong) 通過到大陸三山祖廟尋根的機會(hui) ,與(yu) 大陸民眾(zhong) 有了更多的溝通交流。他介紹,台灣的三山國王信仰現象,到了21世紀仍多被視為(wei) 是客家族群的識別方法。他從(cong) 社會(hui) 組織、族群關(guan) 係兩(liang) 種角度觀察台灣的三山國王信仰,並歸納為(wei) “會(hui) 館型”“客底型”“防番型”“潮惠福佬型”四種類型。其中“客底型”“防番型”廟宇數量皆達80處左右,體(ti) 量最大。20世紀70年代台灣工業(ye) 化後,市區裏又出現了更多的“移民型”廟宇。

  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明史學會(hui) 會(hui) 長陳支平教授認為(wei) ,媽祖與(yu) 三山國王信仰都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組成部分,其核心意涵是“急民眾(zhong) 所急”,充滿著“大愛精神”,具有社會(hui) 教化文化功能。包含媽祖與(yu) 三山國王信仰在內(nei) 的民間文化,成為(wei) 18世紀以後中華文化向海外傳(chuan) 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馬來西亞(ya) 道理書(shu) 院院長、馬來西亞(ya) 韓江傳(chuan) 媒大學特聘教授王琛發闡述了三山國王文化到了海外後產(chan) 生了怎樣的嬗變,變與(yu) 不變如何達成和諧。他表示,對三山國王廟的研究,從(cong) 民族複興(xing) 的立場,檢視各地三山國王組織如何構成先民開發、構建與(yu) 維係社會(hui) 等,是後世子孫努力複興(xing) 中華的責任之一。

  本次學術研討會(hui) 由羊城晚報報業(ye) 集團主辦,中山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處、廣東(dong) 海峽兩(liang) 岸交流促進會(hui) 、嶺南文化傳(chuan) 播研究院協辦。(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