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新人物|彭昱暢:我不可能永遠演少年

發布時間:2023-11-06 10: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劉越)初次見麵,你很難將演員彭昱暢和《異人之下》裏那位賣乖耍寶的“張楚嵐”聯係到一起。

  這個(ge) 夏天,許多觀眾(zhong) 通過都市玄幻劇《異人之下》認識了“賤萌可愛”又“嘴炮”一流的“阿蓮”張楚嵐,而采訪中的彭昱暢卻不是如此——安靜地傾(qing) 聽,從(cong) 容地回答,清爽的白T搭配卡其色西裝,一派恬靜悠然。

  “不存在天選張楚嵐”“現在還沒到憶苦思甜的階段”“我不可能永遠演少年”“希望未來輕舟已過萬(wan) 重山”……在彭昱暢的講述中,我們(men) 能看到一位不再是少年的少年,從(cong) 開始到未來的故事。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七年前的彭昱暢還未闖出什麽(me) 名堂,隻是娛樂(le) 圈裏一位懷揣夢想的新人。

  就讀於(yu) 上海戲劇學院的他是個(ge) 不折不扣的“二次元”愛好者,也是人氣國漫《一人之下》的骨灰級粉絲(si) 。“我是在大學快畢業(ye) 的時候看的《一人之下》,很喜歡這部作品。我心裏也會(hui) 想,如果要拍成漫改劇,到底誰會(hui) 更適合呢?”

  “當時隻有一個(ge) 念頭,如果有一天聽說了《一人之下》漫改的消息,我一定要努力爭(zheng) 取自己想演的角色。”

  少年的期盼在2020年得到了回應。那一年,彭昱暢拍攝電影《一點就到家》,和導演許宏宇結下深厚的緣分。當得知許宏宇未來將開啟劇版《異人之下》的創作時,彭昱暢知道,自己圓夢的機會(hui) 來了。

  “一開始我問導演之後的工作計劃,他說可能要做這個(ge) 項目,我就跟導演推薦了自己。”彭昱暢很感激勇於(yu) 毛遂自薦的自己:“在《異人之下》中,老天師曾經和張靈玉說過一句話,‘你走過的所有彎路,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從(cong) 這句話學到的是,我們(men) 都在盡力做好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既然選擇了前進的方向,便隻顧風雨兼程。彭昱暢的決(jue) 心很堅定,反複通讀劇本和原作,在短期內(nei) 嚴(yan) 格減重,是他開拍前的必修課。“原作中張楚嵐(的身材)就是這樣的,這是我應該做的。而且相對於(yu) 其他,(減重)是最輕鬆的,是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對彭昱暢來說,如何還原角色,平衡二次元和三次元,才是創作者永恒的課題。要知道,《一人之下》被譽為(wei) 新一代國漫神話,曾狂攬百億(yi) 熱度,但漫改道路向來艱難。

  “說實話,演‘張楚嵐’難嗎?”

  “其實蠻難的。”

  彭昱暢認為(wei) ,張楚嵐是一個(ge) 富有心機、正在成長的角色,他以嘻嘻哈哈的外表來掩飾自己內(nei) 心的脆弱和隱忍。作為(wei) 故事中的視角引領者,他幫助觀眾(zhong) 了解異人世界的各種秘密和事件,並在不斷的挑戰中逐漸成長。

  “張楚嵐不會(hui) 把所有的算計寫(xie) 在臉上,相反他越是人畜無害,越能看到他算計天下的一個(ge) 過程。不能全靠 OS (內(nei) 心獨白)來表達張楚嵐的內(nei) 心,也需要讓觀眾(zhong) 看到他有明顯的心理變化。”

  “還有一些比較二次元、比較顏藝(表情誇張)的部分,如何保留漫感的東(dong) 西,但又不讓觀眾(zhong) 覺得尷尬,是一個(ge) 挑戰。”

  熱血與(yu) 尷尬往往在一線之間。原作一係列譬如“我要幹翻這蒼穹”的中二台詞搬運到三次元後,大有讓觀眾(zhong) 腳趾扣地的風險——好在演員本人是個(ge) 信念感極強的原著黨(dang) 。

  “我自己不覺得(中二),我還是蠻相信的。有時候看一部小說或是動漫,我會(hui) 跟著這個(ge) 角色把台詞念出來,看是什麽(me) 效果。”

  七年前窩在被子裏看漫畫,默默念出台詞的少年,七年後成了屏幕上的主角——憑借努力,彭昱暢抓住了時間和空間裏那個(ge) 完美的圓。

  而當命運的齒輪轉動後,“不再是少年”的彭昱暢身上依舊留存著幾分直來直去、未經粉飾的熱血。

  “《異人之下》有第二季的話還想演嗎?”

  “當然想了。我覺得還是要真誠,自己喜歡的角色還是會(hui) 努力地去爭(zheng) 取。實現自己的夢想,沒有什麽(me) 可笑的。”

  沒有人是天選張楚嵐

  影視圈裏有這樣一句話,比觀眾(zhong) 更嚴(yan) 格的,是漫改劇的觀眾(zhong) 。

  大到主角的人設,小到配角的發色,在原著黨(dang) 們(men) 拿著放大鏡逐幀“審判”的前提下,《異人之下》依舊能斬獲8.1分的豆瓣評分,足以見其質量不俗。

  而所謂的“真香”秘訣一言以蔽之,不過“真誠”二字。正如彭昱暢所說,“我們(men) 全體(ti) 主創都是趴在地上看這個(ge) 作品的”。

  抱著這樣的態度,彭昱暢紮紮實實地去打磨角色,“努力地追隨米二老師的腳步,看原作”。導演許宏宇曾透露,在拍攝一場重頭戲時,彭昱暢弄傷(shang) 了眼睛,泥浸到眼珠子裏刮不出來,卻依舊堅持完成拍攝才去醫院。

  “導演很保護我,他說你先去看醫生,得把細沙從(cong) 眼睛裏挑出來,但我還是決(jue) 定先拍完。因為(wei) 那幾天剛好下雨,張靈玉用金光咒把我摁在泥裏的效果很好,我自己看完回放也起雞皮疙瘩。”

  彭昱暢的執著讓“張靈玉初戰張楚嵐”這場戲成了《異人之下》前期的高光場麵之一。但他也強調,所謂的“帶傷(shang) 拍戲”是演員的本職工作,不值一提。

  “拍戲難免受傷(shang) ,其實很正常,該去醫院我還是會(hui) 去的。每個(ge) 行業(ye) 都有應該去付出的東(dong) 西,不需要去‘神’化,大家也不用覺得心疼。”

  不僅(jin) 在拍戲上拒絕矯情,麵對觀眾(zhong) 評價(jia) ,彭昱暢照樣直言不諱:“《一人之下》本來就是深受大家喜歡的作品,一旦真人化出演少不了非議,一定會(hui) 有認可,也一定會(hui) 有否定。有 50 條誇你的,有 50 條罵你的,那 50 條誇你的,你不一定會(hui) 記得,但你一定記得那 50 條罵你的。”

  “過河的路上避免不了遺憾,我們(men) 謙虛接受所有的批評建議,大家的評價(jia) 是我們(men) 要承擔的,也是用來激勵自己的。”彭昱暢堅信觀眾(zhong) 的鞭策能使演員保持清醒。因此,對於(yu) 觀眾(zhong) “天選張楚嵐”的調侃,彭昱暢認真回應,“我覺得我不是天選張楚嵐”。

  “沒有‘誰就是天選’這一說,一千個(ge) 人眼裏有一千個(ge) 張楚嵐,我覺得自己可能並不是最天選的,我隻能盡量去滿足所有觀眾(zhong) 心目當中的張楚嵐。”

  “我會(hui) 把所有的能量帶給張楚嵐,但有時候演員的判斷不盡客觀,每一部作品應該交給所有人去評判。就像小時候考試,觀眾(zhong) 才能給你打分。”

  我不可能永遠演少年

  彭昱暢時常懷念在《異人之下》劇組裏的日子。除去愉快的創作氛圍,和老朋友侯明昊、徐浩的再度合作也讓他重拾回憶。

  “依稀記得我們(men) 在‘天天小兄弟’的時候。”彭昱暢開了個(ge) 玩笑:“我覺得他們(men) 都沒怎麽(me) 改變,反倒是我蒼老了不少。”

  2016年,彭昱暢以綜藝節目《天天向上》“天天小兄弟”的身份登場主持。彼時初出茅廬的少年滿臉懵懂,甚至不曾設想過未來的璀璨星途。“沒有想到自己會(hui) 走到今天,隻想過自己適不適合這一行。”

  和初踏足異人世界的張楚嵐相似,剛入行的彭昱暢懵懂單純:“從(cong) 學校步入社會(hui) ,從(cong) 一個(ge) 被老師保護得很好的學生,到接受所有劇組的挑選,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那這個(ge) 過程中,有遭遇一些挫折嗎?”

  “當然。”

  關(guan) 於(yu) 那些“被挑選”的細節,彭昱暢並未袒露分毫。他笑著說:“我覺得現在還沒到憶苦思甜的階段。痛苦的時刻一定會(hui) 有,人生的成長階段中一定包含一些挫折、辛酸、痛苦。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你必然會(hui) 舍棄掉自己之前的軟肋。”

  彭昱暢眼中自己的“軟肋”,恰恰是多數觀眾(zhong) 眼裏他的優(you) 勢。從(cong) 《閃光少女》到《快把我哥帶走》再到《風犬少年的天空》,彭昱暢獨有的那份“少年感”青春飛揚。再加上他本人熱愛漫畫,“中二熱血”屬性更是順理成章點滿。

  “我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閃光少女》,偏二次元風格,從(cong) 那時候就經常看漫改電影、漫改劇。”談起國漫,彭昱暢如數家珍,他喜歡《霧山五行》《時光代理人》等。而對於(yu) “彭昱暢適合演漫改男主”的評價(jia) ,他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心裏肯定很開心,但也會(hui) 有壓力。因為(wei) 我今年29 了,有個(ge) 很現實的問題——我肯定不如剛入行的時候那麽(me) 青春、陽光、純粹了。”

  “觀眾(zhong) 對我‘少年感’的印象,它一定會(hui) 在我的 DNA 裏,有的時候也想嚐試(少年角色),但是未來可能盡量不去碰了。因為(wei) 你年齡增長了,我再演,觀眾(zhong) 不會(hui) 相信了。如果說我今天 30 歲了,我絕對不會(hui) 向許宏宇導演自薦,從(cong) 第一部開始出演張楚嵐。”

  “我覺得這是每一個(ge) 演員在每一個(ge) 年齡段應該去做的自我取舍。我不可能永遠演少年,就像我已經過去的那些生日,時光的長河一定是向前走,不是往後轉的。”

  “這是自然規律。請大家期待我接下來的作品,因為(wei) 每一部都是不一樣的風格。”

  彭昱暢的待播作品《雲(yun) 邊有個(ge) 小賣部》《天才遊戲》《我們(men) 一起搖太陽》都風格迥異,有所突破。而他選擇走出舒適圈的理由很簡單——

  “可能是少年時候無知無畏想攀登高峰的那顆心,也可能是少年已過,但是一定要向前走的那份熱愛。人這輩子都在跟自己較勁,反複質問,反複思考,反複否定。”

  “攀登高峰之後,你希望這座山峰的盡頭是什麽(me) ?”

  “我希望到了山峰之上,看過了高處後激流勇退。像李雪健老師一樣,輕舟已過萬(wan) 重山,一直不停地往前走,這才是演員真正有的態度。”

  “帶著心去拍,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一定會(hui) 給觀眾(zhong) 交上一份好的答卷。”(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