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數字減貧 全球青年在行動

發布時間:2023-11-07 10: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0月31日,北京首鋼園,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數字發展主題論壇現場旁,來自坦桑尼亞(ya) 的青年代表格洛麗(li) 亞(ya) ·安德森·姆比基利在“全息幻艙”前起舞。當日,中國青年報社在青年數字發展主題論壇現場旁設置的“青春元宇宙之家2.0”互動展區,吸引了各國青年打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如何提升青年數字技術潛力,提升他們(men) 解決(jue) 貧困等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能力?在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數字發展主題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多位青年代表為(wei) “消除數字貧困”發聲。

  ——————————

  時隔多年,談起母親(qin) 為(wei) 了養(yang) 活孩子起早貪黑養(yang) 雞的艱辛,來自津巴布韋的青年庫姆比萊·奇姆庫佩特的聲音依然有些哽咽。他曾無數次地思考一個(ge) 問題:如何才能增加像母親(qin) 這樣的農(nong) 民的收入,讓他們(men) 的生活好起來?

  後來,庫姆比萊·奇姆庫佩特在一場數字化嚐試中找到了答案,他們(men) 的助農(nong) 項目也入選了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首批100個(ge) 典型項目。10月30日,他受邀參加了在北京首鋼園舉(ju) 行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他們(men) 的項目也在這裏展出,吸引了中外青年的目光。

  搭上數字化快車

  2017年高中畢業(ye) 後,奇姆庫佩特進入津巴布韋一家銀行工作。他發現,貸款難是當地不少農(nong) 民麵臨(lin) 的問題。

  奇姆庫佩特想幫助他們(men) ,他希望構建一套數字生態係統,讓農(nong) 民可以公平地獲得融資機會(hui) 。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設想,他辭去了銀行的工作,進入津巴布韋大學學習(xi) 計算機。畢業(ye) 後,奇姆庫佩特組建了一個(ge) 團隊,通過數字技術幫助農(nong) 民提升生產(chan) 效率。

  一位名叫奇諾的農(nong) 村婦女讓他印象深刻。奇諾經營著一個(ge) 小型的番茄農(nong) 場。因為(wei) 離異一直貸不到款。奇姆庫佩特他們(men) 對奇諾進行了風險評估,發現她的農(nong) 場經營得不錯,最終幫她申請到了貸款。如今,奇諾的番茄農(nong) 場規模逐漸壯大。

  然而,並非所有處於(yu) 困境的農(nong) 民都像奇諾一樣幸運,能夠遇到奇姆庫佩特這樣的年輕人,為(wei) 他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插上“數字化翅膀”。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宣布,今年,全球沒有互聯網連接的人數從(cong) 2022年的27億(yi) 人下降到26億(yi) 人,他們(men) 占據世界總人口的33%。這些與(yu) 世界“斷聯”的人大多生活在低收入國家,對他們(men) 中的許多人來說,比起上網連接世界,填飽肚子更為(wei) 重要。

  今年5月,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2年,5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約2.58億(yi) 人受到嚴(yan) 重糧食危機影響。

  奇姆庫佩特看到,非洲地區不少人正在同時經曆兩(liang) 種貧困:一是忍饑挨餓的物質貧困,二是失聯斷網的“數字貧困”。這些年,他和團隊幫助了數以萬(wan) 計的像奇諾一樣的農(nong) 民。他說:“作為(wei) 青年人,我希望能夠幫助非洲消除貧困,幫助非洲人民過上好日子。”奇姆庫佩特所做的事情,也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消除貧困。他呼籲,更多年輕人站出來,為(wei) 消除貧困而奮鬥。

  消除貧困、消弭數字鴻溝、保護環境……這對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至關(guan) 重要,青年作為(wei) 數字經濟的核心力量,更需要奮發有為(wei) 。

  為(wei) “消除數字貧困”發聲

  10月31日,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數字發展主題論壇在北京首鋼園拉開帷幕。在青年對話環節,多位青年代表為(wei) “消除數字貧困”發聲。

  “印度尼西亞(ya) 有非常大的數字鴻溝。”印度尼西亞(ya) 青年外交協會(hui) 主席邁克爾·西亞(ya) 尼帕爾在論壇上說,這些數字鴻溝不僅(jin) 存在於(yu) 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麵,還存在於(yu) 當地人對數字技術的利用和創新方麵。

  印度尼西亞(ya) 人口結構年輕化,在2.76億(yi) 人口中, 20-34歲人口占比為(wei) 23.2%。邁克爾·西亞(ya) 尼帕爾表示,如何讓年輕人成為(wei) 可用的勞動者、消費者、創造者,尤其是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創新者,是當地麵臨(lin) 的巨大挑戰。

  中國青年正借助電商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他們(men) 的做法或將為(wei) 全球數字減貧提供一定的借鑒。拚多多高級副總裁王堅介紹,據2021年10月統計,90後、95後、00後等新青年商家的店鋪在拚多多平台占比已超49%。其中既有“不愛投行愛農(nong) 業(ye) ,返鄉(xiang) 賣爆大閘蟹”的90後金融碩士,也有遠離家鄉(xiang) 到西雙版納的山溝裏學種地、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的年輕夫妻;曾經的放羊娃,如今通過電商,每半小時就能幫當地老鄉(xiang) 賣出4頭羊。這些年輕人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找到了自我價(jia) 值,也幫助當地農(nong) 民的錢包“鼓”起來。王堅介紹,至今,拚多多已累計帶動全國超過10萬(wan) 名新農(nong)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直連全國超1000個(ge) 農(nong) 產(chan) 區、1600萬(wan)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

  青年推動數字創新

  當下,數字技術正在賦能吉爾吉斯斯坦的發展。吉爾吉斯斯坦青年社會(hui) 理事會(hui) 主席達賴別克·達伊爾介紹,10年前,吉爾吉斯斯坦創立了一個(ge) 數字IT園,創園之初,隻有10到15家企業(ye) 入駐,IT園每年的營業(ye) 額僅(jin) 有幾十萬(wan) 美元,如今這裏已有2000多個(ge) 入駐企業(ye) ,年總營業(ye) 額約為(wei) 5億(yi) 元人民幣。並且,IT園在賦能青年的同時,助力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也推動了吉爾吉斯斯坦整個(ge) 國家的經濟發展。

  與(yu) 此同時,達賴別克·達伊爾也看到了數字技術發展的另一麵:數字鴻溝正在加深,當地女性的“數字貧困”問題尤為(wei) 突出。

  “互聯網是新的人權。”俄羅斯國際促進基金會(hui) 中心董事會(hui) 主席羅曼·楚科夫表示,應該在網上保護兒(er) 童,使他們(men) 免受欺詐、霸淩,免受互聯網上一些危險元素的傷(shang) 害。他建議,讓更有活力的年輕人以及更多有經驗的人一起,達成數字合作,共同建設互聯互通可持續發展世界。

  如何提升青年數字技術潛力,提升他們(men) 解決(jue) 貧困等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能力?

  “年輕的創新者,才是先鋒。”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ya) 太局青年和公民社會(hui) 事務專(zhuan) 家本尼艾姆·蓋布瑞裏眼裏,數字技術是一個(ge) “均衡器”,讓大家可以平等競爭(zheng) 。彌合數字鴻溝,需要青年尤其是青年企業(ye) 家提供更多解決(jue) 方案。

  “接入”“學識”“創新和技能”是邁克爾·西亞(ya) 尼帕爾給出的關(guan) 於(yu) 上述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中的三個(ge) 關(guan) 鍵詞。他解釋,在較大的人口基數之下,首先需要確保基礎設施的接入,讓年輕人能夠“觸網”,這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能夠利用數字技術,很顯然,很多處於(yu) “數字貧困”的年輕人並不懂如何使用,“我們(men) 要讓青年人有(互聯網)學識”。

  邁克爾·西亞(ya) 尼帕爾想要實現的目標是,年輕人可以將自己的需求同社會(hui) 、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青年充分釋放自身的潛能,能夠真正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創新。為(wei) 此,印度尼西亞(ya) 還有很多路要走。

  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掌握數字技能至關(guan) 重要。中國斯坦德機器人CEO王永錕也認為(wei) ,應該進一步加強數字教育推廣,促使學生敢於(yu) 思考、敢於(yu) 犯錯、敢於(yu) 拓展世界的邊緣。

  本尼艾姆·蓋布瑞裏與(yu) 團隊也在做一些嚐試,他們(men) 通過培訓講師提升青年的數字技能,在他看來,年輕人更懂年輕人,所以,年輕人培訓年輕人是最有用的方式。他們(men) 還通過一些項目,讓數字技能培訓變得更易得。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蘊韜說,要擁抱數字技術或數字變革,還需要能夠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項目作為(wei) 支撐。青年的未來與(yu) 數字經濟緊密相連。他期待,多方合作,用先進的技術解決(jue) 複雜的全球問題,共創一個(ge) 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據悉,青年數字發展主題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組委會(hui) 主辦,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創業(ye) 就業(ye) 基金會(hui)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承辦。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記者 李若一 實習(xi) 生 劉思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