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編民生“假政策”誤導公眾 造AI“偽新聞”觸碰底線——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2023年10月辟謠榜綜述

發布時間:2023-11-09 15:40:00來源: 中國網信網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對10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ju) 報顯示,臆測編造民生政策、利用AI虛構案事件、借社會(hui) 熱點造謠炒作等傳(chuan) 謠現象較為(wei) 突出,部分謠言性質惡劣,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造成不良影響,相關(guan) 賬號已受到依法處置。

  編造民生政策謠言誤導公眾(zhong) 。10月,有自媒體(ti) 利用網民對社保、醫療等民生話題的關(guan) 切,編造涉公共政策、社會(hui) 民生領域不實信息,騙取流量、損害社會(hui) 信任,造成負麵影響。如假冒權威發布“2024年醫保繳費新政:職工醫保繳費將不再劃入個(ge) 人賬戶”“X省將推行按工齡退休”等假消息,誤導公眾(zhong) ;編造“護照號碼EL開頭的為(wei) 失信人員”謠言,將“個(ge) 人征信”與(yu) 護照號碼無端關(guan) 聯在一起,製造聳動;借“秋糧收獲”之際造謠“中儲(chu) 糧決(jue) 定停止對外收購玉米”,企圖擾亂(luan) 市場秩序進而從(cong) 中牟利。還有網傳(chuan) “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hui) ”“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等不實信息,均為(wei) 個(ge) 別網民捏造。這類謠言迷惑性強、傳(chuan) 播速度快,嚴(yan) 重幹擾社會(hui) 認知和預期。

  濫用AI技術造謠值得警惕。個(ge) 別網民為(wei) 博眼球、蹭流量,蓄意編造傳(chuan) 播聳人新聞,觸碰法律紅線。10月份網傳(chuan) 多起所謂的“爆炸事故”、惡性刑事案件,事後均被證實為(wei) 網絡謠言。如利用編程和AI技術編造“廣州地鐵遭受恐怖襲擊”“安徽涇縣發生校園傷(shang) 人事件,多人傷(shang) 亡”等惡性謠言,憑空捏造“西南大學藥學院發生爆炸”“河北保定化糞池爆炸致1死5重傷(shang) ”等虛假信息,製造社會(hui) 恐慌。在“三人成虎”的傳(chuan) 播效應之下,網民若不明就裏、輕易相信,就會(hui) 成為(wei) 謠言傳(chuan) 聲筒,造成不良社會(hui) 影響。

  借社會(hui) 熱點造謠炒作幹擾視聽。10月份,成都崇州2歲女孩被惡犬咬傷(shang) 、4歲女童上海海灘走失,兩(liang) 起事關(guan) 孩子的人身安全事故刺痛公眾(zhong) 神經。在事實未明之前,網絡上卻隨之出現不少“腦補式謠言”,如“2歲女孩先用石頭丟(diu) 狗才被咬”“咬人犬隻係女童自家養(yang) ,在自導自演”“被咬女童離世”“海灘走丟(diu) 女童父親(qin) 是繼父”等無端揣測接連冒出。許多“陰謀論”無關(guan) 真相,卻製造信息混亂(luan) 。造謠者把當事人家屬的巨大悲痛、焦慮當成引流、泄憤的工具,不僅(jin) 損害當事人及家屬的正當權益,影響事件正常應對處置,也傷(shang) 害了廣大網民的樸素感情。

  麵對各類網絡謠言,網信部門堅持重拳出擊,加大打擊力度,指導網站平台強化監測查證、開展排查整治。10月24日,“網信中國”微信公眾(zhong) 號通報“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廣州地鐵遭恐怖襲擊”“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hui) ”“護照號碼EL開頭為(wei) 失信人員”等多個(ge) 違法違規典型謠言案例,依法查處“地產(chan) 寶媽”“儷(li) 居美學踐行”“溫特兒(er) ”等涉公共政策、社會(hui) 民生領域造謠傳(chuan) 謠賬號1781個(ge) ,有力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

  進入11月,伴隨著各電商平台“雙十一”大促活動的到來,電信詐騙或進入高發期,與(yu) 物流快遞相關(guan) 的不實信息也會(hui) 增多。消費者要防範違規促銷套路和各類電信詐騙,也要加強個(ge) 人信息保護,避免信息泄露及因此帶來的損失。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提醒廣大網民,麵對紛繁蕪雜的網上信息,務必提高警惕,增強謠言辨別能力和防範意識;同時積極參與(yu) 監督舉(ju) 報,合力鏟除網絡謠言生存土壤,共同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