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學生狀告老師剽竊,勝訴之後還可以期待什麽

發布時間:2023-11-13 11:1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兩(liang) 年了,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11月9日,湖北科技學院畢業(ye) 生孟某告訴澎湃新聞,他狀告母校老師剽竊其科研成果申報專(zhuan) 利一案迎來了終審判決(jue) 。孟某提供的判決(jue) 書(shu) 顯示,2023年11月1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判定:湖北科技學院與(yu) 葉華山構成共同侵權,湖北科技學院需在判決(jue) 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ei) 向孟某賠償(chang) 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5萬(wan) 元,葉華山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

  經過兩(liang) 年的艱難維權,被侵權的學生終於(yu) 迎來了勝訴。但此事還應該引起更多的反思。

  首先,學生的學術成果被老師剽竊,雖然是非曲直不難鑒定,但學生要向老師、學校維權,卻並不容易。此案中,被侵權學生的維權長達兩(liang) 年時間,不僅(jin) 為(wei) 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也承受了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而哪怕在勝訴後,他目前都“尚未收到學校方麵的任何表態,也沒有接到過正式道歉,沒人聯係他支付賠償(chang) 金”。如果說老師剽竊學生是錯在其一,那麽(me) 事後涉事教師和學校的反應,顯然是錯上加錯。這同樣是對被侵權者的一種無形傷(shang) 害。

  其次,如何預防這類老師剽竊學生的惡劣行為(wei) ,目前來看,依然不容樂(le) 觀。根據公開信息,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2020年河南鄭州就發生過一起老師因為(wei) 嚴(yan) 重剽竊抄襲自己指導的學生畢業(ye) 論文被舉(ju) 報的事件。多起公開報道顯示,有學生的畢業(ye) 設計作品被指導老師悄悄拿來申請專(zhuan) 利,還有學生委托學校幫自己的發明申請專(zhuan) 利,結果專(zhuan) 利被校方“拿走”,轉讓也並未告知。而這,還僅(jin) 僅(jin) 是被媒體(ti) 曝光的。

  要知道,由於(yu) 學生和老師、學校之間存在地位、信息、科研資源等方麵的不對等,未能被公開的同類事件相信更多。因為(wei) 限於(yu) 某種現實,對很多學生來說,即便發現自己遭遇不公,出於(yu) 擔心被打擊報複,也隻能選擇默默忍受。而一些教師之所以敢於(yu) 把基本的學術規範和為(wei) 人師表的起碼操守丟(diu) 在一邊,不惜幹出剽竊學生學術成果的勾當,或也正是利用了這種現實。在這個(ge) 意義(yi) 上說,要有效杜絕這種情況,考驗的還是學校對於(yu) 基本是非和學術規範的真實態度。如果發生這樣的事,學校首先是“護犢子”,站到剽竊者的一邊,而不是給學生撐腰,站在公義(yi) 的一邊,這隻會(hui) 傳(chuan) 遞錯誤信號,讓一些教師有恃無恐。

  其實,不止是學術剽竊事件,在這些年曝出的諸多學生與(yu) 教師之間的權益衝(chong) 突事件中,我們(men) 看到不少的高校都表現出了一種非常曖昧的態度。這進一步加劇了本來處於(yu) 弱勢地位的學生的窘況,也實際助長了高校的不正之風。可以說,相比個(ge) 別教師的錯誤行為(wei) ,高校不能站穩公正立場,不能真正給予學生積極維權的勇氣和信心,才是更令人遺憾的事。

  回到此事中,如今,被侵權的學生終於(yu) 迎來了艱難的勝訴,學校除了積極承擔賠償(chang) 責任,全社會(hui) 也更希望看到涉事教師和學校,向被傷(shang) 害的自己的學生說一聲真誠的道歉——哪怕它已經遲到。因為(wei) 履行賠償(chang) 關(guan) 乎責任,而道歉關(guan) 乎態度。(朱昌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