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傳統戲曲在“雲端舞台”取得“新戲票”
中新社武漢11月13日電 (武一力 袁顯峰)武漢大學13日發布《直播PK、打賞與(yu) 戲曲傳(chuan) 播研究報告》,對當前戲曲網絡傳(chuan) 播新局麵進行解讀。武漢大學教授、中國戲曲學會(hui) 顧問鄭傳(chuan) 寅表示,“直播為(wei) 戲曲表演打造了全新的‘雲(yun) 端舞台’,吸引了劇場之外的海量觀眾(zhong) 。”
該報告介紹稱,打賞源自中國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的“纏頭”習(xi) 俗,表達觀眾(zhong) 對演員的肯定和讚許;直播PK則源自唐代的“鬥戲”傳(chuan) 統,如今不同劇種、行當的戲曲演員在直播間PK,收獲觀眾(zhong) 點讚、打賞,成為(wei) 戲曲行業(ye) 新現象,也重現了傳(chuan) 統節日圍觀“擂台戲”的熱鬧景象。
“過去一年,我幾乎每晚都直播戲曲,把直播間當作‘練功房’打磨技藝。京劇言派演唱者稀少,我在直播間表演言派唱腔,吸引了大批年輕戲曲愛好者,甚至有粉絲(si) 定時帶著孩子來看直播。”北京京劇院言派老生、國家二級演員王寧說,“粉絲(si) 們(men) 的肯定,讓我更堅定地堅守傳(chuan) 統戲曲傳(chuan) 承之路。”
作為(wei) 戲曲主播的青年演員劉書(shu) 含表示,通過短視頻、直播表演戲曲,自己能獲得展示才藝、宣傳(chuan) 戲曲的機會(hui) 。她常在直播間與(yu) 豫劇、越劇、黃梅戲等劇種的主播PK,除了學習(xi) 到不同藝術門類的精粹,還能獲得經濟收入。
武漢大學媒體(ti)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肖珺認為(wei) ,直播PK、打賞的互動方式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道路,不僅(jin) 解決(jue) 了戲曲演員自身的發展問題,還為(wei) 傳(chuan) 統戲曲培養(yang) 了大批愛好者和忠實粉絲(si) ,這種能夠激活傳(chuan) 統文化生命力的傳(chuan) 播創新值得鼓勵。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已有231種戲曲在抖音開通直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抖音戲曲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232%,73.6%的戲曲劇種演員獲得直播收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