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深化文化認同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發布時間:2023-11-14 10:4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兩(liang) 岸同胞同是中國人,文脈相通、血濃於(yu) 水,共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共同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應有之義(yi)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這一論斷,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供了理論支撐。

  ——————————

  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向第六屆海峽兩(liang) 岸青年發展論壇致賀信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夙願。兩(liang) 岸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我們(men) 歡迎台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希望兩(liang) 岸青年把握曆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yi) ,維護國家統一,勇擔時代重任,堅定走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把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兩(liang) 岸中國人手中”。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深化文化認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讓廣大青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各族也是中華民族不能少的民族,台灣人更是中國人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包括台灣人民在內(nei) 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共同使命。台灣自古屬於(yu) 中國,曆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1684年,清朝政府設立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改設台灣為(wei) 行省,是當時中國的第20個(ge) 行省。近代以來,台灣雖經割讓,但中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從(cong) 法律和事實上收複了台灣。197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明確有且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hui) 代表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鑄就了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文化上的同根同源讓兩(liang) 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具有衝(chong) 破阻撓與(yu) 隔斷的不竭動力,也使中華民族具有對抗“台獨”分裂勢力的強大軟實力。2022年8月,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布的《台灣問題與(yu) 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ye) 》白皮書(shu) 指出,1987年兩(liang) 岸人員往來不足5萬(wan) 人次,2019年約900萬(wan) 人次。1978年兩(liang) 岸貿易額僅(jin) 有4600萬(wan) 美元,2021年增長至3283.4億(yi) 美元,增長了7000多倍。祖國大陸連續21年成為(wei) 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大陸是台商島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截至2021年年底,台商投資大陸項目共計123781個(ge) 、實際投資額713.4億(yi) 美元。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第十五屆海峽論壇致賀信時也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國家好,民族好,兩(liang) 岸同胞才會(hui) 好。我們(men) 將一如既往尊重、關(guan) 愛、造福台灣同胞,持續促進兩(liang) 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希望兩(liang) 岸同胞共同把握曆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yi) ,為(wei) 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ye) 作出貢獻,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榮光”。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堅決(jue) 反對和遏製“台獨”分裂行徑,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曆史演進的大勢所趨。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包括中美關(guan) 係在內(nei) 的中國在國際社會(hui) 整體(ti) 外交關(guan) 係之不可逾越的紅線。在推進祖國實現統一的道路上,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反對外部勢力幹預台灣事務不會(hui) 因一時一事而停步。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liang) 製”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ge) 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是兩(liang) 岸同胞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共同曆史使命。

  “和平統一、一國兩(liang) 製”方針是實現兩(liang) 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創造性地推動兩(liang) 岸達成體(ti) 現一個(ge) 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進入新的曆史階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提出新時代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牢牢把握兩(liang) 岸關(guan) 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促進兩(liang) 岸交流合作。兩(liang) 岸同胞同是中國人,文脈相通、血濃於(yu) 水,共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共同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應有之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一體(ti) 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ti) ,一體(ti) 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ti) ,一體(ti) 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liang) 者辯證統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這一論斷,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供了理論支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要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動力,深化文化認同。在中國曆史上經曆了多次分裂與(yu) 統一,自秦以降兩(liang) 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統一的時間約占三分之二,統一是主流也是民心所向,“大一統”的思想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是中華民族認同感的鮮明政治底色。統一是國之正道,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必然。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一國兩(liang) 製”史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

  孫翠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