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有水吃”到“吃好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調水逾600億立方米

發布時間:2023-11-14 10:4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截至2023年11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持續向北方輸水3258天,累計調水量突破600億(yi) 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08億(yi) ,為(wei) 沿線26座大中城市200多個(ge) 縣市區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耀國今天向記者介紹說。

  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南水北調工程作為(wei) 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已經成為(wei) 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記者了解到,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線通水以來,先後經曆了鄭州“7·20”特大暴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冰期輸水等極端嚴(yan) 寒天氣的嚴(yan) 峻考驗。其間,中線工程還開展了420立方米每秒大流量輸水,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經受住重大考驗。中線公司全麵落實南水北調工程河湖長製,持續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采取工程、技術、管理等多種措施,補短板、強監管、防風險,不斷築牢南水北調“三個(ge) 安全”防線,讓千裏水脈更好守護國家水安全。

  通水近9年來,中線工程通過實施科學調度,受水區範圍不斷擴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長,已成為(wei) 沿線城鄉(xiang) 供水的生命線。

  2023年以來,鄭州南片區50萬(wan) 人喝上南水北調水,鄭州高新區81萬(wan) 市民、8.7萬(wan) 家市場主體(ti) 用上南水北調水,天津寶坻區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保障,北京城區7成以上供水為(wei) 南水北調水,天津市主城區供水全部為(wei) 南水北調水,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08億(yi) 。陶岔電廠累計上網電量突破10億(yi) 千瓦時,實現了安全足量高效供水和優(you) 質穩定綠色發電“雙效”提升。

  南水北調工程是關(guan) 係著千家萬(wan) 戶的民生工程,確保水質安全是關(guan) 鍵。韋耀國告訴記者,中線工程全線立交,不與(yu) 地表河流發生水體(ti) 交換。為(wei) 加強水質風險因素研究及防控工作,中線公司建立了1個(ge) 中心、5個(ge) 水質實驗室、13個(ge) 自動監測站、30個(ge) 固定監測斷麵的水質監測體(ti) 係,不斷完善“測、攔、撈、清、控、導、沉”水質安全風險防控體(ti) 係,打造輸送好水的“健康長廊”。

  受益於(yu) 南水北調工程,北京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20毫克/升。據了解,中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2023年以來Ⅰ類水比例達90.6%。很多人已經實現從(cong) “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轉變。

  綠色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底色。全線通水以來,中線工程累計向沿線50多條河流湖泊生態補水超過94億(yi) 立方米,華北地區幹涸的窪、澱、河、渠、濕地重現生機,重點流域、區域水源涵養(yang) 能力和生態自我修複功能大幅增強。滹沱河、大清河、滏陽河等一批河流實現全線貫通,主要補水河道形成了持續穩定的生態基流,斷流近30年的邢台百泉實現複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